[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及其组装模具、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592577.7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6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钱增志;张鹏飞;张国平;周大兴;董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0;E04G17/0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构件 及其 组装 模具 施工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及其组装模具、施工方法,包括模壳、钢筋骨架以及对拉连接件,模壳设置于钢筋骨架外侧,模壳内部区域形成Z形空腔;钢筋骨架设置于Z形空腔内;对拉连接件固定于钢筋骨架上,对拉连接件两端预埋在相对两侧的模壳内,将钢筋骨架和模壳连接为一体;三个模壳依次连接形成拐角为直角的Z形结构,拐角连接处通过垂直模壳连接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内部分别对应设置钢筋骨架,并单独预制成型。本申请通过对Z形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拆分成易于生产的单元模块,降低Z形构件的制作和运输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及其组装模具、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组合壳体系是指由组合壳剪力墙、组合壳梁、叠合板、预制楼梯和预制空调板等形成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简称装配式组合壳体系。组合壳剪力墙是指由组合壳构件和空腔内部现浇混凝土形成的剪力墙。组合壳梁是指由组合壳构件和空腔内部现浇混凝土形成的梁。组合壳构件是指由模壳、钢筋骨架和对拉连接件组成的一体化空腔构件。包括T形组合壳构件、L形组合壳构件、Z形组合壳构件、十字形组合壳构件、直线式组合壳构件、组合壳梁构件和组合壳楼承板构件。模壳是指由水泥、砂、纤维等制成的用于承受混凝土浇筑侧压力的薄板,且后期免拆,厚度一般为12mm~30mm。对拉连接件是指两端埋设于模壳中,用于固定钢筋骨架和承受混凝土浇筑侧压力的杆件。
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装配式组合壳体系综合采用了永久模板技术和钢筋成型安装技术,在工厂将模板和钢筋制作成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进行安装。该体系的钢筋连接构造与现浇结构一致,在现场无任何剪力墙钢筋绑扎和模板安装,且构件质量轻,吊装、运输方便,竖向构件全装配、全现浇,兼具装配式建造工艺和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目前,直线式构件的生产技术已趋于成熟,但Z形构件的生产难度较大,运输不便,并且Z形位置往往为结构中起主要抗震作用的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不宜出现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因此对Z形构件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出简单、易行、高效的Z形构件实施方案,对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及其组装模具、施工方法,通过对Z形构件的结构进行优化,拆分成易于生产的单元模块,降低Z形构件的制作和运输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Z形构件,Z形构件包括模壳、钢筋骨架以及对拉连接件,所述模壳设置于钢筋骨架外侧,六个模壳内部区域形成Z形空腔;所述钢筋骨架横截面呈Z形,设置于模壳间的Z形空腔内;所述对拉连接件固定于钢筋骨架上,对拉连接件两端预埋在相对两侧的模壳内,将钢筋骨架和模壳连接为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Z形构件的模壳和钢筋骨架通过多个对拉连接件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且不在Z形构件内浇注混凝土,只形成外模壳和内钢筋骨架的结构形式,既能够降低Z形构件的预制加工难度,又降低了Z形构件的整体重量,方便运输到施工现场,然后在施工现场安装完成之后再浇注混凝土。
可选的,三个模壳依次连接形成拐角为直角的Z形结构,拐角连接处通过垂直模壳连接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Z形构件分成三段进行预制成型,形成直线式的结构,单件预制件的拐弯处数量减少、单体体积减少,能够降低了预制件的生产加工难度,单件的结构简化也有利于运输和现场安装,对于结构偏向复杂的装配式组合壳墙构件领域来说优势明显。
可选的,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筋、水平筋和箍筋,纵筋外伸出模壳顶部,作为上下层墙构件连接钢筋;纵筋于模壳顶部以下区域预折弯,以避让上层装配式组合壳墙构件的纵筋;水平筋外伸出模壳侧面,作为同层相邻墙构件连接钢筋,所述箍筋、水平筋外缘与模壳内表面距离为0~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设集团华北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2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