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02897.6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8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梅;韩卓越;王智娟;淡焱鑫;胡轩;黄晶;张波涛;刘奕;周平;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38;A01P1/00;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刘诚午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棘孢木 霉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命名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株号RPT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187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天然液体杀菌剂,由所述棘孢木霉菌发酵培养后,去除菌体所得;所述天然液体杀菌剂针对的菌是大肠杆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天然液体杀菌剂的制备效率高、成本低、原料易得,对大肠杆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杀灭作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asperellum)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医疗健康与疾病防治是当前人类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共设施表面消杀是保障人们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举措。近几十年来,已开发和使用的抗菌剂种类越来越多,市场销售的消毒杀菌剂主要包括氧化型杀菌剂如双氧水,有机溶剂型杀菌剂如乙醇,阳离子型杀菌剂如季铵盐等,以及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类杀菌剂如载银抗菌药物等。其中,氧化型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快,但储存不稳定、具有刺激性;有机溶剂型杀菌剂易挥发;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类杀菌剂存在潜在的细胞毒性风险,并且可能会对金属过敏体质人群造成伤害;季铵盐类抗菌剂的抗菌性能受其烷基链长度的影响,长链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效果不佳,使其应用具有局限性;壳聚糖类抗菌剂的抗菌性主要源于其所含聚阳离子的结构,但仅在酸性溶液中表现出聚阳离子特性和抗菌性能,使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受限。基于单一成分的抗菌剂仍存在杀菌效果差及持久性不足的问题,多种抗菌成分的复配可提高杀菌性能,但也会带来潜在的生物毒性风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天然源抗菌剂将成为未来消毒杀菌产品的首选。
真菌是微生物群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级代谢产物可表现出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以及对植物病原菌和农业害虫的生防能力等一系列生物活性。真菌和其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医药、食品和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且从真菌中获得的抗菌活性物质,属于绿色、环境友好型抗菌物质,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作用。常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是从青霉菌中分离并纯化获得;头孢菌素C来自于冠状头孢菌;此外,公开号为CN114467978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刺梨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在广谱抗菌剂中的应用,该刺梨内生真菌Epicoccum latusicollum的生物保藏号为CGMCC 40110,其代谢产物对多种细菌都具有抑制作用;公开号为CN10908244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银杏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及其在抗菌中的应用,该银杏内生真菌为银杏内生真菌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DZHQ1,保藏编号为CGMCCNo.14983,经发酵培养和乙酸乙酯提取后得到发酵培养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该提取物溶解后能够抗大肠杆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木霉属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多种木霉属真菌如哈茨木霉、棘孢木霉、绿色木霉等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木霉菌可通过影响竞争、拮抗作用及诱导抗性等多种机制有效防止多种植物病原菌引起植物病害。目前,商业化的木霉菌制剂已在市场投放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但关于木霉菌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杀死致病细菌活性的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孢木霉菌及其应用,特别是在制备天然液体杀菌剂中应用,拓宽了现有技术中天然源抗菌剂的种类。
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棘孢木霉菌,命名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株号RPT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18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宁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28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