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09677.6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8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杰;黄宇浩;何颖;姚意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动微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2 | 分类号: | G06F13/42;H03M7/30;H04L61/25;H04L101/6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51908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xi 总线 id 压缩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及方法。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包括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第一映射模块和第二映射模块;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生成与主机侧地址通道ID对应的新ID,以及生成主机侧地址通道ID与新ID的映射关系表;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生成的新ID,生成从机侧地址通道ID;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根据从机侧响应ID查找映射关系表,生成主机侧响应ID。本发明能够非常简便地对AXI总线的ID进行压缩,并且不会影响原有AXI总线传输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AXI(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是一种总线协议,该协议是ARM公司提出的AMBA(Advanced Microcontroller Bus Architecture)协议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种面向高性能、高带宽、低延迟的片内总线,目前在SoC模块互联中被广泛应用。AXI总共有五个通道,分别为写地址通道(Write Address Channel,AW Channel)、写数据通道(Write DataChannel,W Channel)、写响应通道 (Write Response Channel,B Channel)、读地址通道(Read Address Channel,AR Channel)和读响应通道(Read Response Channel,RChannel)。
AXI总线的ID在AXI总线传输当中起到了标记传输序号的作用,读地址通道与读响应通道之间、以及写地址通道与写响应通道之间均依靠ID进行标识和匹配。AXI传输的发起者(即主机,Master)会有一个Master侧的ID,AXI传输的接收者(即从机,Slave)会有一个Slave侧的ID,具体传输的ID由Master侧决定。Master以及Slave一般都是一些具体的IP,例如ARM Core、SLC、DDR等,AXI总线的ID宽度可以配置,然而配置的AXI总线的ID位宽都有限制,并不是完全随意的。并且,为了避免总线死锁,在一些总线类的IP(例如CoreLink)中会对传递到Slave侧的ID位宽进行扩展。
当Master侧的ID位宽小于Slave侧的ID位宽时,从Master到Slave的ID可以选择在Slave侧进行补0,从Slave到Master的ID可以在Master侧截取,很容易解决这一类ID位宽不匹配的问题。而当Master侧的ID位宽大于Slave侧的ID位宽时,却无法这么做,因为从Master到Slave的ID如果进行截取的话会丢失信息,Master无法根据Slave回复的ID将请求以及响应的数据匹配上,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传输。因此,当这种场景发生时,需要对AXI 总线的ID进行压缩。
而如果使用哈希的方式进行ID的散列,将压缩前的ID与压缩后的ID进行映射,则有可能出现哈希碰撞,导致两个不同的ID转换出来相同的ID,进而导致无法根据Slave回复的ID准确度查找出原始的ID。此外,在常见的系统中,AXI的Outstanding能力(是指AXI的Master不需要等到response,就可以持续发写命令的个数,也即是“在路上”的写命令个数)总是比ID的位宽所能表示的传输个数要小得多,因此,这样的完全映射也是不必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及方法,能够非常简便地对AXI总线的ID进行压缩,并且不会影响原有AXI总线传输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AXI总线的ID压缩装置,包括: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第一映射模块和第二映射模块;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用于生成与主机侧地址通道ID对应的新ID,以及生成主机侧地址通道ID与新ID的映射关系表;第一映射模块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生成模块生成的新ID,生成从机侧地址通道ID;第二映射模块用于根据从机侧响应ID查找映射关系表,生成主机侧响应I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动微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未经芯动微电子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96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