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维纳米线结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2572.6 | 申请日: | 202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0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杰;邵志刚;郝金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92 | 分类号: | H01M4/92;B22F1/054;H01M4/8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结构 原子 合金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电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纳米线结构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的结构为:Pt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基体金属M纳米线表面,所述M包括Au、Ag、Ru、Pd、Rh、Ir、Os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组分锚定在载体上。本发明催化剂具有优良性能、稳定性突出的一维纳米线结构;本发明制备流程简易、有效产物产率高、所制备的铂基催化剂材料具有优越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电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纳米线结构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可再生能源中,氢气因具有多样化的来源、驱动效率高、在反应运行过程中排放物基本为水而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等显著优点,成为研究人员开发和利用的重点。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一种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交通、建筑、工业和更高效的储能领域的新型能源转换与储存电化学设施,是氢通过与氧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能的装置。
然而,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氢气中含有CO等气体杂质,现有的催化剂容易发生毒化,发生在燃料电池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受阻—极大地阻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具备在高电位酸性电解液中能够表现出优异的抗毒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材料来提升和促进电极反应。铂碳催化剂的Vulcan XC-72R,其比表面积低,对铂在高电位、强酸环境应用条件下的迁移、聚集和脱落限制不够,所以稳定性一直是工作人员重点提升和改善的对象。
现阶段,利用金属合金化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贵金属的用量,且合金相互作用也可以同时提升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目前制备合金的方法大多为溶剂热法,需要特定的有机溶剂,且制备的催化剂形貌、尺寸较难控制,表面有配体残留。而水热法是在封闭容器内进行的湿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在密闭容器内加入水或其他溶剂,通过加热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使前驱体反应并完成结晶,水热法与其他湿化学方法的不同在于其常用温度是130~250℃之间,不需要高温处理即可得到晶型完整、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产品,但传统的水热法步骤流程较长,不适合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单原子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复杂、制备成本高、难以工业化生产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热法的一维纳米线结构的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但同时又相较传统的水热法具有更优的制备效果以及更简单的制备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单原子合金催化剂,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所述活性组分的结构为:Pt以单原子形式分散在基体金属M纳米线表面,所述M包括Au、Ag、Ru、Pd、Rh、Ir、Os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活性组分锚定在载体上。
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碳载体或金属氧化物粉末;所述碳载体包括碳纳米管、碳纳米球、碳纳米纤维网;所述金属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锡锑、氧化镁、氧化锰。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载体分散于水中,超声搅拌后得到溶液A;
S2、取铂前驱体溶液和M金属前驱体溶液分散于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还原剂,混合后得到溶液B;
S3、将步骤S1得到的溶液A和步骤S2得到的溶液B一同加入反应釜中,并在反应釜中进行实时搅拌,同时将反应釜放入烘箱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合金催化剂预成品;
S4、将步骤S3得到的合金催化剂预成品用水离心洗涤后,随后烘干,得到合金催化剂预成品粉末;
S5、将步骤S4得到的合金催化剂预成品粉末用清洗剂溶剂清洗,密封后放置在通风橱中搅拌处理,随后用水离心洗涤,烘干,得到一维纳米线结构的铂单原子合金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2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