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连互通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8193.8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52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白凯;魏庆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26 | 分类号: | G06Q50/26;G06F21/44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鹏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政务 数据 资源 层级 互连 互通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连互通方法及系统,属于计算机领域;所述的方法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S1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全国政务人员组织机构、用户一体化;S2对接目录体系;S3根据供需对接流程对接;S4对接资源数据;本发明方法解决实现全国政务数据共享全业务覆盖:互联互通的业务包含目录、资源、供需对接、申请受理、数据异议、应用创新等,覆盖面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连互通方法及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由中心管理控制机构逐步转向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电子政务系统的辐射深度和广度也越来越大。
许多地区通过建设政务数据平台,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管理和应用的一体化,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的水平。
但国家级的政务平台与地市、省级、区域级政务平台之间相对独立,各平台政务数据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需要加强。
故现发明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联互通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连互通方法及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政务数据资源层级的互连互通方法,所述方法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府服务平台:
S1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全国政务人员组织机构、用户一体化;
S2对接目录体系;
S3根据供需对接流程对接;
S4对接资源数据。
所述S1具体包括:
S11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政务外网区)的动态组织管理系统中,将本地区省市县三级组织机构信息进行添加维护,并且通过管理账户为本地区参与数据共享工作的部门添加用户信息;
S12数据共享共享受理服务系统接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推送的组织机构和用户信息,并完成权限配置;
S13通过接口向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提供全国组织机构查询服务。
所述S2具体包括:
S21目录认证引用,地方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国家平台提供的目录查询接口对国家级数据目录进行认领复用;
S22目录上报变更,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将梳理的目录推送至国家平台;
S23目录下线,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如果需要下线已报送至国家平台的目录,需要经过地方数据共享主管部门的审核后再将需要下线的目录进行提交。
所述S3根据供需对接流程对接:
地方业务部门在地方政务服务平台梳理完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后,将梳理的数据资源推送至国家平台,国家平台对收到的资源信息进行即时质检,不合格的资源立即返回给地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整改后再报送。
所述S3具体包括:
S31地方数据需求部门在本地区数据共享平台浏览全国的数据目录与资源,并且提交资源申请,地方主管部门对资源申请进行预审核后通过接口将资源申请信息提交到国家平台;
S32地方数据需求部门在本地区数据共享平台浏览全国的数据目录与资源,并且对国家下发的目录发起数据需求申请,地方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内的数据需求进行复核汇总,汇总完成后通过调用接口将本地区的数据需求信息推送到国家平台;
S33地方数据使用方可以在本地共享平台梳理本部门的用数典型案例,地方数据共享管理员对案例进行预审核后通过接口提交到国家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未经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81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