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兼具模拟训练功能的船舶损害管制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19372.3 | 申请日: | 2022-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陈韬;吕赟;刘杰;石芳菲;张耀俊;周陈喜;刘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具 模拟 训练 功能 船舶 损害 管制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具模拟训练功能的船舶损害管制监控系统及方法,包括监显控制台、分布式信号监控箱、现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场传感器采集现场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现场环境信息发送至监显控制台;分布式信号监控箱采集现场设备状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现场设备状态信号发送至监显控制台;监显控制台基于采集到的现场环境信息和现场设备状态信号获取控制信号;监显控制台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接收到监显控制台的控制指令时,则执行相应动作。本发明灵活地适应各种复杂损管环境的模拟训练功能,提高实船损管区域嵌入式模拟训练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使得实操模式和模拟训练相互兼容、相得益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自动化监控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兼具模拟训练功能的船舶损害管制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损管监控系统是舰船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旦发生火灾,损管监控系统能够快速、及时的监测到火灾并进行报警,同时能够采取合理的灭火方式消除危害,遏制损害扩大、减小危害。
实船损管嵌入式模拟训练监控系统同时具备实时监控和模拟训练功能,与传统陆上损害管制训练环境搭建相比,具有节省训练经费、缩短训练周期和良好的效果等特点,在现代船舶综合管理系统得到广泛的推广。其中,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已将取得的各项成果应用于损管监控领域,有效地提高了大型船舶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以及舰员应对突发损害的综合能力。而目前国内基于实船的嵌入式模拟训练技术起步较晚,现阶段模拟训练仍依靠理论计算、陆上场景模拟以及少数简单嵌入式训练功能,不具备整船电气、结构设计时同步实船模拟训练方案设计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将模拟训练模块嵌入船舶损管监控系统中,实现在实装设备上进行各种灾害模拟,一方面降低了训练成本、减少复杂陆上环境的搭建,另一方面能够真实模拟实装状态、具有实践性强、场景丰富和反复操作的优势。
公开号为CN111007790A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船舶损管监控可靠性改善设计系统及方法,针对船舱室结构划分不同的损管站点,各损管站点设置损管显控台,作为分布式架构的管理层;由PLC分布式站点构成现场监控设备,分布于各船舱室,采集数据信息传送到网络,接受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指令操作,作为分布式架构的控制层;由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成,作为分布式架构的数据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大型舰船面临舱室结构复杂、设备及易燃物品众多、通道狭窄等特点,而且损管各子系统探测、报警以及灭火的机理方案各有不同,如何实现灵活、全适应于船舶复杂损管环境,并且训练的同时保证实操装备安全可靠成为系统设计的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模拟训练功能的船舶损害管制监控系统及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兼具模拟训练功能的船舶损害管制监控系统,包括:监显控制台、分布式信号监控箱、现场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所述现场传感器采集现场环境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现场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监显控制台;
所述分布式信号监控箱采集现场设备状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现场设备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监显控制台;
所述监显控制台基于采集到的现场环境信息和现场设备状态信号获取控制信号;
所述监显控制台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执行机构;
所述执行机构接收到监显控制台的控制指令时,则执行相应动作。
优选的,该系统包括模拟训练系统;
所述模拟训练系统嵌入损管监显控制台的计算机中;
在模拟训练模式下,监显控制台在后台接收现场设备状态信息;监显控制台计算机与模拟训练系统中的计算机数据交互;所有的执行机构动作及反馈执行模拟训练系统计算机软件模拟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未经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193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