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29367.0 | 申请日: | 2022-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67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史密伟;朱晓磊;高红霞;李立勇;张媛;侯翔龙;范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28;C02F3/10;B01D36/00;C02F101/3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行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8 | 代理人: | 杨赛峰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分级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级处理模块和二级处理模块,一级处理模块包括粗滤层、组合层、生物层和吸附层,二级处理模块包括P吸收层、有机物吸收层、S吸收层和终端净化层,粗滤层采用粗砂和细砂交替堆叠成型,组合层采用碳酸钙和牡蛎壳堆叠,有机物吸收层和终端净化层为双腔体,本发明中采用的组合式分级污水处理的形式,其中生物层和吸附层主要针对的是生物群落以及P的去除,有机物吸收层对S和COD的效果比较明显,本发明中的方案组合在检测标准中,各项指标均大幅度的优于现有的分级处理设备,可以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水污染控制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水污染恶化的趋势还没得到根本的遏制,同时随着对点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初期雨水和合流制溢流污水(简称CSO)等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在我国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经过国家推广和宣传,利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处理雨水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根据中国专利号为“CN112919631B ”公开的分级生物过滤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分级生物过滤系统,其公开的方案为用于对初期雨水和/或合流制溢流污水进行一级处理的生物过滤填料,及用于对经过一级处理的初期雨水和/或合流制溢流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的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生物过滤填料包括火山岩;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给水厂污泥3%~10%、粗砂50%~60%、细沙10%~15%、种植土20%~25%、椰糠2%~8%。本发明的分级生物过滤介质,包括对初期雨水和/或合流制溢流污水进行一级处理的生物过滤填料和二级处理的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既能保证经过分级生物过滤介质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又能避免因负荷过高造成生物滞留复合介质填料堵塞。
上述现有的技术壁垒以及检索得到的现有最接近的专利技术文件中,其解决的问题均是对于雨水及初级低污染度的污水进行处理,缺少了对污染物较为丰富的生活污水的处理适配性,同时现有的针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大多简单的归结为固液分离或者发酵处理的现状,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之中,造成的污染集中在富营养化等方面,治理成本高,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解决缺少了对污染物较为丰富的生活污水的处理适配性,同时现有的针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大多简单的归结为固液分离或者发酵处理的现状,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之中,造成的污染集中在富营养化等方面,治理成本高,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包括一级处理模块和二级处理模块,所述一级处理模块包括粗滤层、组合层、生物层和吸附层,所述二级处理模块包括P吸收层、有机物吸收层、S吸收层和终端净化层;
所述粗滤层采用粗砂和细砂交替堆叠成型;
所述组合层采用碳酸钙和牡蛎壳堆叠;
所述有机物吸收层和终端净化层为双腔体。
优选的,所述生物层采用多孔石和微生物群落堆叠而成,且生物层的多孔石粒径为300mm-800mm,所述生物层的孔隙率为0.2-0.4。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采用MOFs和沸石交替堆叠而成,并且吸附层和一级处理模块的壳体采用纵向轨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P吸收层采用改性生物质碳,所述有机物吸收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所述S吸收层采用植物纤维密实压合成型。
优选的,所述终端净化层和有机物吸收层采用的双腔体,且终端净化层和有机物吸收层的两个腔体之间采用单向生物渗透膜。
优选的,一种污水分级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未经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93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