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芯片的休眠、唤醒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6604.4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4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腾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01 | 分类号: | G06F9/44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宇峰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芯片 休眠 唤醒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芯片的休眠、唤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由于CPU的多核芯片被配置为主核芯片和从核芯片,唤醒时首先唤醒主核芯片,从核芯片不允许接收唤醒信息;等主核芯片唤醒之后再由主核芯片控制电源管理模块,分步唤醒从核,一次只唤醒一个从核。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芯片的唤醒是分步的,每次只唤醒了一个cpu核,只增加一个cpu的负载,那么芯片每次的负载增加量就很小且均匀,负载变化对电压的要求在芯片电源的驱动能力和调节能力范围内,电源的电压拉升能力可以满足需求,短时间内可以拉升到芯片需要的电压(即不会出现动态压降问题,或动态压降较小),这样芯片就可以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芯片的休眠、唤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芯片算力增强,应用系统中资源更多集中在单颗芯片中运行,多CPU内核、多资源即带来了芯片体量和工作负载的增大,芯片唤醒前后由芯片负载变化(尤其多核CPU)引起的芯片动态压降问题也愈发凸显。为使芯片在唤醒前后具备良好的稳定性,需要在芯片设计阶段对大体量芯片的唤醒和休眠流程进行特殊设计,平滑芯片负载。
芯片中CPU的负载很大,占芯片总负载的60%以上,多核CPU同步唤醒,芯片负载会飙升(即负载波动率很大),芯片电源的驱动能力有限,调节能力有限,电压拉升能力有限,不能立刻拉高到要求的工作电压,芯片的电压会降低(即产生动态压降问题),较低的芯片电压会使芯片运行速度降低,从而引起时序错误和信号状态不确定的问题,甚至会导致芯片发生预期外的复位,影响芯片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芯片的休眠、唤醒方法及装置,以可以解决现有的多核CPU同步唤醒,芯片负载会飙升(即负载波动率很大),芯片电源的驱动能力有限,调节能力有限,电压拉升能力有限,不能立刻拉高到要求的工作电压,芯片的电压会降低(即产生动态压降问题),较低的芯片电压会使芯片运行速度降低,从而引起时序错误和信号状态不确定的问题,甚至会导致芯片发生预期外的复位,影响芯片的稳定运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芯片的唤醒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芯片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芯片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核芯片、至少一个从核芯片、电源管理模块和中断管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中断管理模块响应于芯片唤醒指令,向所述主核芯片发送中断唤醒信号;
所述主核芯片响应于所述中断唤醒信号,对所述主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进行恢复;若所述主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所述主核芯片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从核芯片唤醒信号;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响应于所述从核芯片唤醒信号,分别向处于休眠状态的从核芯片发送中断唤醒信号;
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从核芯片响应于所述中断唤醒信号,对所述从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进行恢复,直至所述从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芯片的唤醒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芯片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芯片控制装置包括一个主核芯片、至少一个从核芯片、电源管理模块和中断管理模块;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所述中断管理模块响应于芯片唤醒指令,向所述主核芯片发送中断唤醒信号;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主核芯片响应于所述中断唤醒信号,对所述主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进行恢复;若所述主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所述主核芯片向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发送从核芯片唤醒信号;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响应于所述从核芯片唤醒信号,分别向处于休眠状态的从核芯片发送中断唤醒信号;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所述处于休眠状态的从核芯片响应于所述中断唤醒信号,对所述从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进行恢复,直至所述从核芯片的工作电压和电源驱动能力满足第二预设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6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