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46971.4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元春;王亚玲;何宗晟;李凡;何海燕;王斌;陈自强;姚姝;唐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M5/19 | 分类号: | A61M5/19;A61M5/31;A61M5/315;A61M5/32;A61M5/34;A61D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双马智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1 | 代理人: | 顾晓玲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鼠 肠道 肿瘤 细胞 注射器 | ||
本发明提出了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器,包括手柄、安装在手柄中的注射装置、以及与手柄连接的能够径向伸缩的支撑环结构,通过操作第一推杆肿瘤细胞能够从第一注射针排出,通过操作第二推杆抗生素能够从第二注射针排出;当支撑环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位于支撑环结构内;当支撑环结构处于展开的支撑状态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的针头均能够伸出至支撑环结构的外沿外并插入小鼠肠壁中。本发明通过支撑环结构撑开小鼠肠道,作为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插入小鼠肠壁的支撑,保证仅刺破小鼠肠道内皮,不刺穿小鼠肠管,保证肿瘤细胞注入小鼠肠壁,而且注入肿瘤细胞时,还注入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利于小鼠肠道穿刺点的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小鼠肠道试验领域,具体涉及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器。
背景技术
为使小鼠长出结肠癌或者直肠癌,方便后续研究,需要将直肠癌细胞悬液注射到小鼠的结肠或者直肠。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是先把小鼠麻醉,然后给小鼠做手术打开腹腔后注射肿瘤细胞进肠壁,这样费时费力,也不符合临床患者肿瘤生长实际情况。
CN111214752A公开了一种肠道黏膜下注射装置,其设有控制导管和可扩展部件,便于根据需要将设置在可扩展部件外侧的注射装置带入肠道指定位置。将前述的注射装置用于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时,由于其只能注射一种药物,在注射肿瘤细胞时,无法对小鼠肠道进行消炎处理,即无法在注射肿瘤细胞时注射抗生素,不利于小鼠肠道穿刺点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小鼠肠道肿瘤细胞注射器,包括中空的手柄、安装在手柄中的注射装置、以及与手柄前端连接的能够径向伸缩的支撑环结构,注射装置具有第一注射针、第二注射针、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通过操作第一推杆肿瘤细胞能够从第一注射针排出,通过操作第二推杆抗生素能够从第二注射针排出;当支撑环结构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位于支撑环结构内;当支撑环结构处于展开的支撑状态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的针头均能够伸出至支撑环结构的外沿外并插入小鼠肠壁中。
上述技术方案,常态时,支撑环结构处于收缩状态,便于操作人员将注射器插入小鼠肠道。通过支撑环结构撑开小鼠肠道,作为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插入小鼠肠壁的支撑,保证仅刺破小鼠肠道内皮,不刺穿小鼠肠管,保证肿瘤细胞注入小鼠肠壁,而且注入肿瘤细胞时,还注入抗生素进行消炎处理,利于小鼠肠道穿刺点的恢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注射装置还包括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中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分别与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前端的出口连接,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固接,手柄套设在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外,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均通过手柄上的滑槽滑动连接于手柄。
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分别用于盛装肿瘤细胞和抗生素药液,通过在手柄的滑槽中滑动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便可将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插入小鼠肠壁中,通过推动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便可将肿瘤细胞和抗生素药液注入小鼠肠壁,操作简单。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滑槽包括沿手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滑槽、以及沿手柄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滑槽;当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滑动连接于纵向滑槽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能够伸出至支撑环结构的外沿外或缩回至支撑环结构内;当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滑动连接于横向滑槽时,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能够插入小鼠肠壁中。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使第一注射筒和第二注射筒在纵向滑槽中向前滑动,便可将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推出至支撑环结构外,通过在横向滑槽中左右滑动,便可将第一注射针和第二注射针插入小鼠肠壁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46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电池管理系统的双包动态并联控制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