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预测SOC的电池数据预处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52943.3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9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道明;夏洋;孟繁雨;王少华;王健;周成;夏熊 | 申请(专利权)人: | 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7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李满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预测 soc 电池 预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大数据预测SOC的电池数据预处理系统,在电池未发生热失控故障时,判断t时刻电池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是否在正常温度区间,若t时刻电池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不在正常温度区间,则t时刻电池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为温度伪值,确定修正后的电池温度BTsubgt;t/subgt;;若在电池未发生热失控故障时,t时刻电池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在正常温度区间,则判断|Csubgt;t/subgt;‑(Csubgt;t‑1/subgt;+Csubgt;t+1/subgt;)/2|是否大于设定温度阈值A;如果是则设定温度阈值A则t时刻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为温度伪值;否则t时刻温度采样值Csubgt;t/subgt;为正常温度值,不进行电池温度数据预处理。本发明提出结合动力电池实际工况的电池数据预处理方法,以增强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提高电池SOC的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大数据预测SOC的电池数据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与石化能源危机的加深,节能、环保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得到了发展与普及。而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的动力电池,需求与要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锂离子电池因具备能量密度高、功率大、电压平台高、自放电率低以及无记忆效应等优势,成为主流的车用动力电池。因为电动汽车的能量全部或大部分来自动力电池,所以动力电池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整车动力性经济型安全性。电池SOC(State of Charge,电池荷电状态)是动力电池的一个关键参数,它是电池剩余能量的衡量指标,是防止电池过充、过放以及整车能量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而SOC的预测显得非常重要。
动力电池SOC预测方法分为传统预测方法与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测方法,传统预测方法主要有放电法、开路电压法、电化学阻抗法、安时积分法、神经网络以及卡尔曼滤波法等,目前车载BMS采用传统预测方法,由于受制于BMS的算力以及数据样本量少的缘故,电池SOC的传统预测方法精度较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测方法是指获取电池海量性能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导入电池神经网络模型不断进行数据训练,优化来预测电池SOC。该方法由于不断进行迭代运算且能模拟电池的非线性的外特性,精度高,目前成为研究热门的电池SOC预测方法。
目前基于大数据的动力电池SOC预测方法的技术方案一般为:首先获取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的海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将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数据进行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最后构建基于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训练集数据作为输入层代入模型运算,输出预测值,并将输出层结果与验证集比较,根据比较差值调整模型参数,进而不断训练模型,迭代模型参数以达到最终预期的预测结果。
现有技术目前关于电池数据预处理方案就是对采集的电池电流、温度、电压数据简单进行空值、无效值剔除,没有考虑空值的补位,也没有考虑数据本身的真伪判断。这样没有经过细化预处理的电池数据导入神经网络模型,一方面会增加预测时间、影响模型的鲁棒性,另一方面也会增大预测误差、降低预测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预测SOC的电池数据预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提出结合动力电池实际工况的电池数据预处理方法,以增强预测模型的鲁棒性,提高电池SOC的预测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2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