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铀中毒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3544.9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7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蓉;王卫东;杨新瑞;殷娅茹;杨露勋;刘晶;卢丙慧;罗圣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5/28 | 分类号: | A61K35/28;A61P3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细胞 外泌体 制备 用于 治疗 中毒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铀中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S)预给药可保护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免受铀损伤,降低细胞内ROS和MDA水平,增加GSH水平,增强SOD活性,减少细胞凋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干细胞外泌体在制备用于治疗铀中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铀(U)是一种天然的放射性重金属,其释放的α和β粒子具有较高的线性能量转移,主要用于核能生产。贫铀(depleted uranium,DU)主要由238U和0.2%-0.3%的235U组成,是天然铀精制浓缩后用于核燃料的残余产物。一旦进入人体,表现出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毒性的双重作用。铀被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后,主要形成最稳定的U(VI)形成铀酰离子(UO22+),铀酰离子[UO22+,U(VI)]与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转铁蛋白(50%)、白蛋白(胎球蛋白A,30%)和骨桥蛋白(20%)或小分子配体(如碳酸氢盐、柠檬酸和磷酸盐)络合,在生理pH值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其中,约35%的U(VI)与蛋白质结合,65%与碳酸盐结合。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是一种对铀具有亲和力的关键蛋白质,铀酰离子与蛋白质形成的配合物进入细胞,主要受蛋白质的配位化学控制。在损伤早期,肾脏是DU的关键靶器官。DU肾毒性的特点是铀酰离子主要沉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进入线粒体和溶酶体,导致细胞死亡和肾小管损伤;在损伤后期,骨骼是主要的靶器官。
研究表明,大剂量的DU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并具有致癌、致畸和诱变的潜力。但目前还没有找到理想的铀中毒排出剂。大多数DU的螯合剂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欧盟和美国能源部推荐的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SB),可能会引起酸碱平衡失调、低钾血症和碱中毒等副作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则具有不易穿透细胞膜、体内半衰期短、肝肾毒性等副作用。研究表明,血液中的大部分铀酰离子在进入人体后的3天内,通过肾脏、肠道等途径被排出体外。体内残留的贫铀是肾脏等靶器官严重受损的主要原因。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多向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可通过分子粘附和识别靶向损伤的组织,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组织修复、移植免疫调节等领域,特别是顺铂、甘油和缺血-灌注诱导的啮齿动物急性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增强了其功能和形态的恢复,但MSC细胞的免疫排斥风险仍未解决。研究发现MSCs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仅在肾血管中短暂聚集,具有维持肾小管细胞分化和肾小管再生的作用。同时,可通过分泌机制提高受伤动物的存活率。除了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修复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外,MSCs的外泌体(EXs)对急性肾损伤具有显著的修复作用,且其作用强于MSCs单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35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