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5188.4 | 申请日: | 202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纪小平;朱世煜;张学渊;易珂;何树鹏;吴通达;路洪雷;崔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胜佰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026 | 代理人: | 杨洋 |
地址: | 710061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结构 材料 一体化 沥青 稳定 尾矿 车辙 配合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的设计方法,确定路面结构的各结构层材料与厚度,所述路面结构的结构层包含N个沥青面层,N为自然数;所述N个沥青面层中至少包含上面层和沥青稳定铁尾矿层;N个沥青面层分别用序号i表示,i=1,2,...,N,上面层的序号为1,其下各沥青面层的序号依次为2、3…N,设定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序号为r,r>1。
步骤二,根据N个沥青面层的材料与厚度,计算N个沥青面层对应的最大剪应力τi,i=1,2,...,N。
步骤三,根据N个沥青面层对应的最大剪应力τi,i=1,2,...,N;计算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容许车辙深度[Rr],r为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序号;再计算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动稳定度容许值[DS]。
步骤四,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动稳定度容许值[DS]的计算。
步骤五,进行沥青稳定再生集料层的级配组成设计,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并进行车辙试验测试其动稳定度DS,使得DS≥[D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还包含以下子步骤:
步骤201、确定N个沥青面层对应的厚度、模量和泊松比;
步骤202、施加标准轴载,双圆垂直均布荷载、轮压为0.7MPa、直径为0.213m、双圆圆心距离为1.5倍直径;
计算双圆轮隙中心下不同深度处的最大剪应力hk;所述不同深度处是指,从路表0cm开始向下以固定间隔确定深度计算点,直至沥青面层底部,设定不同深度测试点的序号为k,k为正整数;
步骤203、分别在每个沥青面层的厚度内取最大剪应力hk的最大值作为对应沥青面层的最大剪应力τi,i=1,2,...,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含以下子步骤:
步骤301、采用公式计算得出各沥青面层的剪应力分配比例Pi,i=1,2,...,N,N为沥青面层的个数;其中,τi为N个沥青面层对应的最大剪应力,且记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剪应力分配比例为Pr;
步骤302、采用公式[Rr]=[R0]×Pr,计算沥青稳定铁尾矿层的容许车辙深度[Rr],其中,[R0]为路表容许车辙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51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 下一篇:一种三工位制坯成形设备及三工位制坯成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