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挖孔桩的预应力人工锚索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55218.1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2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熊亮;郑明明;钟浩;邓辉;朱俊林;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48 | 分类号: | E02D5/48;E02D5/7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张秀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挖孔桩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人工挖孔桩的预应力人工锚索施工方法,开挖一级孔,支护壁模板并配钢筋,浇注混凝土,待养护完成后形成护壁;在护壁的设定高度处钻注浆孔,并在孔中下锚索、注浆;待养护完成后,对锚索施加一个较小的预应力用于抵抗后期拉力的作用,在锚索的锚固头外设置拉杆预留段,将锚头锚固在护壁上;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达到设计深度,形成多层预应力锚索,下放钢筋笼,将拉杆预留段与钢筋笼的主筋焊接,进行桩身混凝土的浇注,养护形成桩身。本发明将预应力锚索焊接在钢筋笼的主筋上,改善其内部的受力情况,从而使得桩体的耐久性得到提升,且可以大幅度节省材料,节省施工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挖孔桩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人工挖孔桩的预应力人工锚索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西部电力向东部进行输送,需要修建越来越多的输电线架线塔,但是西部山区的输电线架线塔,往往在山上,植被较多,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大型的机械很难到达施工现场,只能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来进行修筑,人工挖孔桩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不受地形限制、作业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机动灵活性强,在地形复杂的地方适用性较强。但是人工挖孔桩的桩基一般承受压荷载,然而在一些特殊受力情况下,人工挖孔桩需要承受向上的拉拔力,对于西部山区的输电线架线塔而言,由于存在较大的风荷载,对于桩体而言就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应力,因此对于桩体的抗拔力的要求就相应的更高。而且在粘土地层以及部分岩石地层中,人工挖孔桩桩身侧阻力较低,在向上拉拔力的作用下容易造成桩身被拔出,造成巨大的工程事故,但是对于传统的人工挖孔桩而言,在满足抗拔力要求时桩径过大,耗材很大,经济效益很低。而且对于用锚索来提升抗拔力的方法,在纯人工施工的条件下,传统的钻机钻孔钻穿桩身进行锚固的施工方法难以实现,而且其它的施工方法没有成熟的施工指导工艺。
申请号为201710351846.3,名称为预应力锚索人工挖孔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预应力锚索人工挖孔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预应力锚索人工挖孔抗拔桩,包括桩体1′和增强桩体1′轴向抗拔力的一根以上的预应力锚索2',所述预应力锚索2'垂直向设置于桩体1′内,且上端固定于桩体1′的桩头3,下端径向穿过桩体1′侧壁锚固于桩体1′周边地层;预应力锚索2'在桩体1′侧壁4与周边地层之间形成锚固段,在人工挖孔桩桩身浇筑混凝土并达到设计强度之后,通过预应力锚索2'的张拉以增强人工挖孔桩的抗拔力,同时桩身耐久性和抗拔承载力可大幅提高。其施工步骤为:开挖第一段人工挖孔桩并采用混凝土护壁支护,在第一段预应力锚索锚头的标高处,沿人工挖孔桩护壁的四周对称钻取注浆孔6,将预应力锚索放入注浆孔并固定锚固端5,然后向注浆孔6中注入水泥砂浆,当水砂浆完全凝固并符合强度要求后,将预应力锚索的另一端牵拉至地面;继续向下开挖人工挖孔桩,并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开挖人工挖孔桩至桩底,然后放入钢筋笼后浇筑混凝土;待人工挖孔桩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分别对不同层的预应力锚索进行后张法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应力后在人工挖孔桩顶面,并通过锚固件将预应力锚索锚固。
其存在的问题是:一、该技术采用的预应力锚索总长太大,耗材太多,对于西部山区复杂地形的桩基修建时难度较大,人工难以运送这么多数量的锚索,相较于达到的桩体耐久性的提升成本过高,并且对于如此数量的锚索而言,并没有起到这些锚索可以达到的最大的桩体抗拔力,没有合理规划有限的材料,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二、对于桩体内部的纵向锚索来说,一整体的锚索在桩体内部存在一个拐点,对于预应力施加时和后期桩体受拉时,内部结构存在受力不好的情况,会存在拉裂混凝土的情况,会加剧桩体的劳损,降低桩体的耐久性。
因此,如何采用更便捷且成本较低的施工方法来大幅度提高桩的抗拔力,以及如何在有限材料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锚索的参数,来最大限度的提高桩体的抗拔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人工挖孔桩的预应力人工锚索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为达到抗拔力要求,所用锚索总长太长耗材太多、桩体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人工挖孔桩的预应力人工锚索施工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552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