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系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62187.2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6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忠;曹春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宇上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B9/05;C22F1/047;C22C2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诚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3 | 代理人: | 顾品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5系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配料、熔炼、除气精炼、铸造、均匀化热处理、热轧、成品热处理、表面平整度处理,其中,均匀化热处理包括:首先将均匀化炉的炉内温度调节至100‑150℃左右;将铸造后的铸锭投入到均匀化炉内,加热至350‑400℃并保温10‑15h;热轧包括:将均匀化热处理后的铸锭放入至推进式加热炉内,炉内温度控制在470‑500℃,保温4‑6h;然后出炉热轧并在第一道次热轧后对铸锭进行浮液冷却;再对铸锭进行多道次热轧直至铸锭厚度达到加工要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有效改善板材表面缺陷,提高成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系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因比重轻、成型时回弹小、强度高、塑性好,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抗蚀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机械电子、模具、精密仪器等领域。铝合金系列品种较多,其中,5系铝合金是铝-镁系合金,具有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的特点,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5系铝合金中含有较高的镁元素及其他杂质元素,制造时容易在板材表面产生偏析、断面色差等表面缺陷,影响成品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5系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改善板材表面缺陷,提高成品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5系铝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熔炼、除气精炼、铸造、均匀化热处理、热轧、成品热处理、表面平整度处理,其中,
均匀化热处理包括:首先将均匀化炉的炉内温度调节至100-150℃左右;将铸造后的铸锭投入到均匀化炉内,加热至350-400℃并保温10-15h;然后将铸锭放入至推进式加热炉内,炉内温度控制在470-500℃,保温4-6h;
热轧包括:将铸锭自推进式加热炉内取出,并对铸锭进行第一道次热轧,然后对铸锭进行浮液冷却;再对铸锭进行多道次热轧直至铸锭厚度达到加工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均匀化热处理时,采用了两次升温处理,第一次升温至350-400℃,能有效起到去除铸锭内应力的作用;第二次升温至470-500℃,通过升温以进一步去除铸锭的内应力,且能在不过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晶内偏析,提高均匀化效果;且通过两次升温能有效加快均匀化进程,缩短保温总时长,提高生产效率;
2、在热轧过程中,通过浮液冷却能增加铸锭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同时能保证铸锭横向温度及性能的一致性,使得内应力更加均匀;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有效改善板材的表面缺陷,提高板材品质。
进一步来说,在对铸锭进行多道次热轧时,需保证每次变形量≥7%。需要注意的是,最后两到三道次热轧时,可以任意轧制,但需保证符合厚度公差。
进一步来说,第一道次热轧温度为450-480℃,且第一道次热轧时不要求变形量。
进一步来说,在成品热处理时,热处理温度控制在180-350℃,保温时间为1-8h。在热轧后通过成品热处理能有效消除成品的内应力,保证成品内部组织的均一化。其中,温度及保温时长是依据配料组分、铸造、热轧工艺相适配的,以便使成品的内应力减少到最低状态。
进一步来说,在铸造前,还需对铸液进行过滤处理;在铸造时,将过滤后的铸液进行浇注,并将浇注速度控制在50mm/min以下,然后冷却到室温,得到铸锭。通过过滤处理能去除铸液中的氧化物和非金属化合物,保证铸液后续的可加工性。
进一步来说,在除气精炼时,需在熔炼后的铸液中通入氢气进行除气,并控制氢气的含量在0.2ml/100g以下。以避免氢气含量过高导致的铸造、热轧时氢原子聚积导致的表面质量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宇上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宇上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621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