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体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73463.5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橿;洪浚成;李文仁;余志坚;来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锐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流体检测装置,其包括电路基板与透光基板。电路基板设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光传感器及控制电路。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用于发出检测光束。光传感器用于接收检测光束并发出感测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与光传感器。透光基板与电路基板重叠设置,且设有微流道及导光结构。导光结构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导光结构分别从该入光面和该出光面延伸至微流道,且适于传递检测光束进入和离开微流道。导光结构的入光面对应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导光结构的出光面对应光传感器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体技术在传统生化分析上的应用很多,如微泵、微阀门、微过滤器、微混合器、微管道、微传感器等元件,大多集中制作在生物芯片上,以进行样品前处理、混合、传输、分离和侦测等程序。其中,利用微流体芯片(microfluidic chip)实验室进行生物医学检测或分析,具有降低人工操作的实验误差、提高系统稳定度、降低耗能与样品用量,以及节省人力与时间等优点。
一般而言,微流体芯片的微流道是制作在硅基板上。由于硅基板为不透光材质,为了满足光学检测的需求,在微流道的路径上需进行反射镜的镀膜。然而,光学检测的信号强弱容易受到反射镜制作工艺良率以及光路径长度的影响。此外,用于检测的光束大都来自外部光源,造成微流体芯片实验室的整体架构较为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体检测装置,其整体厚度较薄,且检测光束的光路设计较为弹性。
本发明的微流体检测装置,包括电路基板与透光基板。电路基板设有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光传感器及控制电路。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用于发出检测光束。光传感器用于接收检测光束并发出感测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与光传感器。透光基板与电路基板重叠设置,且设有微流道及导光结构。导光结构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导光结构分别从该入光面和该出光面延伸至微流道,且适于传递检测光束进入和离开微流道。导光结构的入光面对应至少一第一发光元件设置。导光结构的出光面对应光传感器设置。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流体检测装置中,电路基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发光元件与光传感器。透光基板上且对应第一发光元件与光传感器设置的导光结构能将第一发光元件发出的检测光束导入透光基板上的微流道,并将通过微流道的检测光束传递至光传感器。据此,可有效降低检测光束在传输路径上的光能损耗,并且增加光传输路径的设计弹性。另一方面,通过将检测光束的光源与光传感器整合在同一电路基板上,还能简化微流体检测装置的整体架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微流体检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透光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电路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微流体检测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微流体检测装置的功能架构方块图;
图6A至图6D是图1的透光基板的制造流程的剖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微流体检测装置
100:电路基板
105:控制电路
121、121a、121b、121c:第一发光元件
122、122a、122b、122c:第二发光元件
140:光传感器
200:透光基板
200s、200t:基板表面
210、211、212:微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34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