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77160.0 | 申请日: | 2022-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8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尚琪;孙旭辰;徐艺玮;赵容慧;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C09K11/06;C09B47/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高笑;何薇 |
地址: | 1100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锌酞菁 染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染料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制备为将锌酞菁与氯磺酸混合升温反应后加入氯化亚砜,反应完全后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析出锌酞菁磺酰氯化物,随后将其与有机脂肪伯胺缩合形成锌酞菁磺酰胺类产物,产物再经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最大吸收波长λmax=670‑680nm的成品染料。本发明方法通过控制反应的参数条件,制备得到溶解度性能优异且发光效率高的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克服了现有技术无法制得性能优异的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缺陷,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实施容易,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染料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液晶显示的彩色滤色片通常是在透明玻璃基板上涂布固定形状和尺寸的红(R)、绿(G)、蓝(B)三色像素点,其在白色背光源照射下仅使需要的波长区域的光透过,从而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滤色片红、绿、蓝三色像素点中主要光阻成分一般由单色或混合有机颜料构成。液晶显示画质的提升主要依靠滤色片的亮度和对比度的提升,以及色彩再现范围的扩大。对于亮度的提升,对作为主要光阻成分的颜料就要求具有更高的透过率,例如通过使用颜料绿58(锌酞菁类)代替颜料绿36(铜酞菁类)可以有效提升绿色像素点的透光率,进而达到白色背光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节能提升画质的目的。为了扩大液晶显示的色彩再现范围,提高滤色片中色料的颜色深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高透过率颜料的颜料率58仍然存在着发色效率不高的问题,只能在增加涂膜厚度上做改进,即使增加膜厚仍无法实现NTSC比达到90%以上。因此,提供一种可以兼顾亮度和色彩再现性的滤色片用新型染料是滤色片乃至液晶面板品质提升的关键。
在新型染料开发方面,大家也做过很多积极的尝试,在大家所熟知的基本常识中,染料一般以分子形态着色,其着色效率和透明性一般要优于颜料。例如引用文献JP2005025175采用呫吨和三芳甲烷等染料作为光阻剂用于滤色片中,得益于染料的高透过率性能,制得滤色片的亮度有所提升,但由于这些染料会呈现荧光,带来了对比度变低的问题,仍然不能作为高性能替代方案使用;
JP2013101166采用具有荧光的染料化合物代替通常的颜料作为滤色片的着色物质实现高亮度,在这些染料使用的同时还需要添加多种颜料骨架的颜料衍生物来抑制荧光发射和改善分散性,但这些荧光染料存在的耐光稳定性和耐热稳定性的问题仍是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外作为提高滤色片颜色重现性的改进方面,文献JP2013205581提出使用颜料绿7和颜料绿58混合作为主要着色物质,但会以牺牲部分显示亮度作为代价,同时还存在着膜厚需要增加的问题;
为了制造高亮度、高色彩再现性的滤色片产品,这些现有技术仍未能提供高性能要求的光阻剂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为:
一种蓝光绿色锌酞菁染料的制备方法,将锌酞菁与氯磺酸混合升温反应后加入氯化亚砜,反应完全后将反应物倒入冰水中析出锌酞菁磺酰氯化物,随后将其与有机脂肪伯胺缩合形成锌酞菁磺酰胺类产物,产物再经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最大吸收波长λmax=670-680nm的成品染料。
所述成品染料为通式I所示,
式中,R选自C1-C18烷基、C1-C18烷氧基;n选自1-4的整数或非整数。
优选,式I中,所述R优选自C4-C12烷基、C4-C12烷氧基;所述n优选自3-4的整数或非整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71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