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80592.7 | 申请日: | 202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5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凯;杨波;李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茵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G09G5/10;G06V10/141;G06V10/143;G06V20/59;G06V40/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监控 汽车 座舱 自适应 调光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以及方法,其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进行补光改善采集到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实现根据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自适应调节座舱内的车载显示屏亮度,改善驾乘体验,系统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和驾驶员监测摄像头;根据来自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的图像数据得到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将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与设定的光线昏暗阈值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通知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开启红外补光灯;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将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发送给车载显示屏;车载显示屏根据接收到的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调节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舱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座舱视觉监控系统是依赖摄像头的图像输入,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对驾驶员以及乘员进行人脸识别、疲劳监测、注意力监测以及行为动作监测等进行监测。图像质量就成为了整个座舱视觉监控系统关键的一环。在正常用车环境中,存在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为了确保采集到的图像质量,那么就需要利用红外灯进行补光,如何准确、实时的获取当前环境下车辆座舱中的亮度情况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不增加额外的感光传感器的情况下解决该问题非常具有应用前景;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汽车搭载的显示屏也越来也多,不同环境下显示屏的亮度也有自适应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以及方法,其可以根据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进行补光改善采集到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实现根据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自适应调节座舱内的车载显示屏亮度,改善驾乘体验。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车载显示屏和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包括: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和驾驶员监测摄像头,所述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采用IR-RGB摄像头,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采用IR摄像头;
所述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接收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采集的图像对驾驶员以及乘员进行监控,所述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根据来自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的图像数据得到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所述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将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与设定的光线昏暗阈值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通知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开启红外补光灯;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将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发送给车载显示屏;车载显示屏根据接收到的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调节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安装于车内驾驶员侧的A柱;所述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安装于车内后视镜;所述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安装于车内驾驶员侧B柱;所述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安装于车内副驾驶员侧B柱。
进一步的,所述车载显示屏包括仪表屏、中控屏和头枕屏。
进一步的,所述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的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和驾驶员监测摄像头共用一个集成于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的SOC芯片上的ISP芯片进行图像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用于检测乘员区域,所述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对所述第一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二车内监测摄像头、第三车内监测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乘员的行为动作进行图像识别,根据识别结果联动车控功能;所述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对所述驾驶员监测摄像头采集的图像数据中的驾驶员进行图像识别,进行人脸识别、疲劳监测、注意力监测。
一种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述的基于视觉监控的汽车座舱自适应调光系统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采集图像数据并发送给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
汽车座舱监控控制器根据来自驾驶员视觉监测装置的图像数据得到当前环境的亮度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茵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茵沃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0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