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88692.4 | 申请日: | 202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8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陈豪;程江;顾琳琦;姜广萌;王涛;李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F5/04;E03F5/10;E03F5/14;E03F7/02;E03F3/04;E03F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司敏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 透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系统,包括设于矩形的凹坑的圆心处的竖井,设于凹坑中的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面层、基层、垫层和蓄水层;蓄水层中设有横向延伸的可透水的净化水管;所述竖井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若干个进水孔,竖井上部设有与盖板相对应的截污挂篮,竖井中设有雨水溢流管;本发明具有在雨水多的时候,透水铺装可以及时排出多余的雨水,在雨水少的时候,可以缓慢的释放雨水或者停止释放雨水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水铺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系统。
背景技术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体系中一项常用的雨水收集和入渗的重要措施,通过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入渗,从而达到消除地表径流,雨水还原地下的目的,适用于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以及车流量和荷载较小的道路等。
但是现有的透水铺装存在雨水少的时候可以起到正常的缓释和净化作用,雨水多的时候,透水铺装渗水功能变弱,透水铺装无法快速的渗水、排水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水铺装在雨水多的时候无法快速的渗水、排水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的透水铺装系统,包括设于矩形的凹坑的圆心处的竖井,设于凹坑中的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面层、基层、垫层和蓄水层;蓄水层中设有横向延伸的可透水的净化水管;所述竖井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若干个进水孔,竖井上部设有与盖板相对应的截污挂篮,竖井中设有雨水溢流管;所述净化水管左部伸入竖井中,雨水溢流管上设有横截面呈矩形的连通管;
连通管上设有闸板机构和导水结构,所述闸板机构位于导水结构左侧;闸板机构包括设于连通管上的闸板壳体,设于闸板壳体中的闸板;闸板上部通过转轴与闸板壳体转动连接,闸板上边缘上设有V形缺口,闸板下部设有与连通管横截面尺寸相同的过水孔;闸板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闸板边缘上设有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一档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当第二限位挡块与第二档杆接触时,过水孔和连通管的管孔对准;导水结构呈向下开口的U形,导水结构左端与闸板壳体上部联通,导水结构右端与连通管联通。
雨水较多的时候,透过面层、基层、垫层和蓄水层进入净化水管及导水结构水量较大,水流冲击V形缺口,闸板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顺时针转动,当第二限位挡块与第二档杆接触时,过水孔和连通管的管孔对准,此时,连通管的过水量最大,水被快速排到雨水溢流管及市政管网中。
当雨水较少的时候,透过面层、基层、垫层和蓄水层进入净化水管及导水结构水量较少,过水孔和连通管的管孔没有对准,水从过水孔和连通管的管孔的间隙流到雨水溢流管,水流动较慢。
作为优选,所述净化水管包括外管和设于外管中的内管,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间隙,内管和外管的周壁上均设有若干个交错分布的透水口,内管外周壁上设有交错分布的钢丝刷;外管左端通过外法兰与竖井下部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内管左端设有内法兰;
内法兰上设有下链轮,内法兰分别与连通管右端和外法兰转动密封连接;
竖井内侧壁上部设有与下链轮对应的上链轮,上链轮和下链轮之间均通过链条连接,上链轮位于截污挂篮上方的竖井中。
各个钢丝刷的设置,使在下链轮带动内管旋转的过程中,各个钢丝刷可以将内管和外管间隙的垃圾刷掉并流出,同时,也能将内管和外管的各个透水口疏通,保证了净化水管具有良好的透水、输送水的功能。
雨水较多的季节到来之前,工作人员拿着工具连续拉动链条,使链条带动下链轮及净化水管一起旋转,转动的净化水管将其上堵塞的垃圾清除掉,保证净化水管具有良好的透水功能,从而提高净化水管的透水性能及输送雨水的性能,提高了透水铺装的渗水功能,使透水铺装仍然保持良好的渗水、净化和排水功能,降雨量较大时,透水铺装中的水也可以被快速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886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