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94832.9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58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康裴裴;黄京宾;杨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乐华宝塑料薄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24 | 分类号: | B29C41/24;B29C41/52;B29L7/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九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72 | 代理人: | 郄旭宁 |
地址: | 0507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薄膜 制备 方法 | ||
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水溶性薄膜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A、称取原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80‑120份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1‑10份填料;B、将步骤A中称取的原料采用流延工艺加工,得到水溶性薄膜;所述流延工艺的具体工艺参数为:机筒区的温度为160‑200℃,连接体、换网器、弯头的温度为205‑210℃,模头区的温度为190‑195℃,网屏的目数为125‑175目。本发明通过采用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以及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水溶性薄膜的原材料,使聚乙烯醇的熔点由原先的230℃‑240℃降低至180℃左右,分解温度提高至210℃左右,提高了工艺温度可调范围,使生产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溶性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薄膜生产工艺通常为吹塑工艺和流延工艺,其中流延工艺制备的薄膜相比于吹塑薄膜而言,流延工艺制备的薄膜膜厚均匀、透明性好、热封性好。
但是现用的水溶性薄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本身熔融温度(230℃-240℃)与分解温度(200℃)十分接近,在进行流延过程中工艺温度可调范围非常窄,而聚乙烯醇的模量高,因此导致水溶性薄膜在流延加工时摩擦热较大,从而生产温度总是存在一个较大的浮动范围,该浮动范围的不稳定性造成水溶性薄膜的加工困难,制备的水溶性薄膜易变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以及纳米二氧化硅作为水溶性薄膜的原材料,使聚乙烯醇的熔点由原先的230℃-240℃降低至180℃左右,分解温度提高至210℃左右,提高了工艺温度可调范围,使生产更加稳定。
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溶性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原材料,以质量份数计,包括80-120份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1-10份填料;
B、将步骤A中称取的原料采用流延工艺加工,得到水溶性薄膜;
所述流延工艺的具体工艺参数为:机筒区的温度为160-200℃,连接体、换网器、弯头的温度为205-210℃,模头区的温度为190-195℃,网屏的目数为125-175目。
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
进一步的,所述网屏为钢编制网屏。
进一步的,所述网屏为单层网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使聚乙烯醇的熔点由原先的230℃-240℃降低至180℃左右,由于现有技术中聚乙烯醇的分解温度低于熔点温度,导致聚乙烯醇在进行流延过程中先进行了部分分解,分解至一定程度才熔化,由于熔化前必定出现分解现象,因此制备出的水溶性薄膜存在的变黄的问题,本发明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利用了碳酸钙的性质,使PVA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使PVA的熔点相对降低,使聚乙烯醇的熔点低于其分解温度,使工艺温度可调范围增大,制备的水溶性薄膜不会出现变黄的问题,同时本发明的原料中还加入了纳米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纳米碳酸钙改性聚乙烯醇-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分解温度,在210℃以内的温度范围不会产生分解现象,进一步提高了工艺温度可调范围,生产更加稳定,可以更好地耐摩擦生热所产生的温度波动,不易变黄,因为螺杆转速越快,所产生的摩擦热越大,通过拉大熔点与分解温度的差值,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使生产速度提高到8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乐华宝塑料薄膜有限公司,未经新乐华宝塑料薄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4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