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97416.4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9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安其昌;刘欣悦;张景旭;李洪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G01N21/45;G01N21/01;G01N21/84;G01N21/47;G01V8/10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联大 通量 固态 模式 功能 成像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包括近红外光源、荧光光源、光隔离器、光开关、光纤耦合器、参考臂、平板微透镜阵列和光谱仪,近红外光源与荧光光源分别通过光隔离器接入光开关,光开关选择一路光源输出至光纤耦合器,光纤耦合器将该路光源的光束分为测量光和参考光,参考光进入不同的光纤耦合器分为至少两路参考信号,测量光进入不同的光纤耦合器分为至少两路测量信号,每路测量信号经平板微透镜阵列入射到待测目标,并经过待测目标反射后与相对应的参考信号发生干涉,各路干涉信号经光纤耦合器进入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本发明无需摆扫,不存在视场小、速度慢的问题,并且能够切换两种光源,实现对不同待测目标的探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功能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光学功能成像是指利用光电检测技术(如相干层析成像、激光散斑成像等)对细胞与组织的功能参数进行检测与感知。与传统对组织结构进行成像的技术相比,光学功能成像可在活体状态下对特定的神经以及组织行为(如血氧含量、血容量、钙离子浓度等)进行探测。
但现有的光学功能成像技术存在摆扫方式视场小、速度慢、功能模式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包括包括近红外光源、荧光光源、光隔离器、光开关、光纤耦合器、参考臂、平板微透镜阵列和光谱仪;其中,近红外光源与荧光光源分别通过光隔离器接入光开关,光开关选择一路光源输出至光纤耦合器,光纤耦合器将该路光源的光束分为测量光和参考光,参考光进入不同的光纤耦合器分为至少两路参考信号,测量光进入不同的光纤耦合器分为至少两路测量信号,每路测量信号经平板微透镜阵列入射到待测目标,并经过待测目标反射后,与相对应的参考信号发生干涉,各路干涉信号经光纤耦合器耦合再另一个光开关选择后进入光谱仪进行光谱分析。
优选地,平板微透镜阵列采用梯度折射率透镜。
优选地,发生干涉的每路参考信号与每路测量信号的分光比为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微透镜阵列扫描待测目标,无需摆扫,不存在视场小、速度慢的问题,并且本发明能够切换两种光源,实现对不同待测目标的探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互联大通量固态化多模式功能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近红外光源1、荧光光源2、光隔离器3、第一光开关4、第一光纤耦合器5、第二光纤耦合器6、第三光纤耦合器7、第四光纤耦合器8、第五光纤耦合器9、第六光纤耦合器10、第一参考臂11、第二参考臂12、平板微透镜阵列13、光谱仪14、第二光开关15。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模块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情况下,它们的名称和功能也相同。因此,将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974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