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0441.3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5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焦征海;卢涛;李冰;黄鹤飞;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6 | 分类号: | G06Q20/36;G06Q20/10;G06Q20/40;G06Q20/32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吴敏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字 货币 聚合 支付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系统及方法,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方法,是通过基于不同的识别介质的信息绑定个人账户的方式建立识别介质的信息与个人账户的对应关系,即通过一个系统就能够针对不同的识别介质的信息对应个人账户,进而在终端设备获取到不同支付介质的信息时,都能够通过本发明的聚合支付系统识别到个人账户,避免了针对不同介质的支付方式需要不同的系统进行对接的过程,进而通过本发明的基于不同支付介质的聚合支付方式,减少了需针对不同支付介质开发相应的对接系统的开发过程,即减少了对接系统的开发工作量以及开发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目前现有的聚合支付系统,主要是偏向于支付方式的聚合,如支付宝、微信、银行卡支付等,但随着国家数字货币的试点城市增多、应用普及,基于数字货币场景的支付识别介质也在逐渐增多,在与数字货币对接的应用中,往往都是单个应用场景的账户对接,例如实体卡刷卡通过卡号与数字货币账户绑定完成支付、二维码扫码通过解析获取银行绑定个人账户完成支付,人脸刷脸是通过绑定的手机号码完成支付等,还没有统一的针对不同介质的聚合支付的方法,一旦介质信息发生变化,往往会需要重新绑定或甚至再次进行技术对接,因此针对不同的支付介质的支付方式,需要不同的支付系统进行支付对接过程,进而会产生针对不同的支付介质的支付系统的开发工作量以及成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需针对不同介质的支付方式进行对应的系统开发,导致开发工作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字货币的聚合支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由终端设备通过支付介质获取支付介质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支付请求信息发送给聚合支付系统;
2)聚合支付系统接收到终端支付请求信息后,解析支付请求信息,并确认终端支付请求信息是否合法;在支付请求信息合法后,通过预先建立的支付介质的信息与个人账户的对应关系,调用数字货币系统的数字货币交易接口进行数字货币交易;所述预先建立的支付介质的信息与个人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基于不同的识别介质的信息绑定个人账户的方式建立的。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预先建立的支付介质的信息与个人账户的对应关系,并基于不同的识别介质的信息与个人账户进行关系对应,即通过一个系统就能够针对不同的识别介质的信息对应个人账户,进而在终端设备获取到不同支付介质的信息时,都能够通过本发明的聚合支付系统识别到个人账户,避免了针对不同介质的支付方式需要不同的系统进行对接的过程,进而通过本发明的基于不同支付介质的聚合支付方式,减少了需针对不同支付介质开发相应的对接系统的开发过程,即减少了对接系统的开发工作量以及开发成本。
进一步地,步骤1)中,当支付介质为卡时,步骤2)中,所述支付介质的信息为卡的卡片唯一标识;步骤1)中,当支付介质为码时,步骤2)中,所述支付介质的信息为码中的身份信息;步骤1)中,当支付介质为生物信息时,步骤2)中,所述支付介质的信息为生物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
因为卡片唯一标识具备无重复性,通过将卡的卡片唯一标识(例如卡号)与个人账户进行对应,能够通过卡片唯一标识精准确定个人账户。因识别介质为码时,码中包含有个人身份信息,而个人身份信息是唯一的,因此通过将码中的身份信息与个人账户进行对应后,能够通过码中的身份信息精准确定个人账户。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生物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也是唯一的,因此将生物信息对应的身份信息与个人账户进行对应后,能够通过人脸身份信息精准确定个人账户。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数字货币交易过程完成后,聚合支付系统获取数字货币支付结果,并将数字货币支付结果发送至终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04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表面与隧道磁电阻的太赫兹探测器及系统
- 下一篇:污水净化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