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频控制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2754.2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耿浩;徐刚;何鹏;崔转玲;王鑫;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7/06 | 分类号: | H03K7/06;H03C3/42;H01H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白天明;栗若木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电路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该电路包括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和移频轨道电路(200);其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器(110)、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以及移频编码发送盒(150),微控制器(1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编码指令,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112)生成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150)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移频编码发送盒(150)用于根据编码条件指令向移频轨道电路(200)输出移频输入信号;移频轨道电路(20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上述方案中,移频输入信号由微控制器以及继电器组生成,因此移频控制电路的体积相比于传统移频控制电路明显减小,并且配线工作量和维护工作量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频控制领域,尤指一种移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移频轨道电路是传送移频信息的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是移频自动闭塞的基础,又用作监督该闭塞分区的空闲。移频轨道电路选用频率参数作为控制信息,采用频率调制的方式,把低频调制信号搬移到较高频率(载频f0)上,以形成振荡不变、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幅度作用期性变化的移频信号。
在常规的配置中,移频输入信号采用继电电路通过控制重力型安全继电器线圈吸起或落下形成不同的编码组合产生,并且被发送给移频轨道电路。移频轨道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移频输入信号中的编码信息输出一组特定的移频信号至某一特定的钢轨,不同的移频输入信号可传递不同的地面信息。
在上述继电电路中,移频输入信号都需要通过驱动对应的重力型继电器来产生,其中需要通过重力继电器作为媒介进行控制。然而,重力型继电器体积大,且配线工作量大、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构件体积小,配线简单,并且易于维护。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频控制电路,该移频控制电路包括编码条件输出电路和移频轨道电路。
编码条件输出电路包括微控制器、编码输出继电器组以及移频编码发送盒,其中,所述微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编码指令,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生成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编码条件指令,并且所述移频编码发送盒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条件指令向所述移频轨道电路输出移频输入信号。
所述移频轨道电路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生成并且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包括微控制器以及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并且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中的移频输出继电器数量相同;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的移频输入信号包括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
移频轨道电路根据接收到的移频控制指令和移频输入信号,生成并且向钢轨输出移频信号,包括:
移频轨道电路的微控制器根据移频控制指令,控制第一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和第二组移频输出继电器各自根据第一组移频输入信号和第二组移频输入信号生成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并且向对应的钢轨区段输出第一移频信号和第二移频信号。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编码条件输出电路还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组和第二光电耦合器组;
微控制器通过第一光电耦合器组控制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生成编码条件指令,并且向移频编码发送盒输出编码条件指令;
编码输出继电器组通过对应连接的第二光电耦合器组向微控制器反馈编码输出继电器组的动作状态。
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移频轨道电路还包括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四光电耦合器组,并且第一组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二组第三光电耦合器中的第三光电耦合器数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27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