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04264.6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5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强;黄少杰;张佩雯;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F04D27/00;F04D29/00;F24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康艳艳 |
地址: |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风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发热件,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切换机构,其设置在壳体内,具有开启第一出风口并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开启第二出风口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当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机构适于阻止风流经发热件。本发明的出风组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沉重的发热件,降低了对调节机构的力矩的要求,有助于提升风扇的可靠性,降低风扇的成本。由于出冷风和暖风各用一个出风口,保证了每个出风口的高度能够根据其使用需求进行独立设置,避免了风扇的出风接口的位置设置的较低,导致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热天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目前市场上的风扇大多只有吹冷风一种功能,只能用于天气炎热时,使用时间段有限。现有技术中能够同时吹出冷风和热风的风扇一般在风扇内增设了驱动机构和发热件,当需要使用风扇吹热风时,驱动机构能够将发热件移动到风扇的出风口处,从而使发热件能够对吹出的气流进行加热,当需要使用风扇吹凉风时,驱动机构能够将发热件移走,使风扇能够吹出凉风。然而,由于发热件的重量较重,导致了对驱动机构的力矩要求较高,成本较高,且风扇的可靠性也相对较差,且为了保证暖风的出风效果,多数风扇的出风口的位置被设置的较低,这就导致了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降温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风扇成本较高,可靠性较差,冷风难以吹到人的上半身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成本较低,可靠性较好,且降温效果更好的出风组件和风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壳体,其上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发热件,其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切换机构,其设置在壳体内,具有开启第一出风口并关闭第二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开启第二出风口并关闭第一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当切换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切换机构适于阻止风流经发热件。
进一步地,切换机构包括:
第一转动源,其设置在壳体上;
挡板,其设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的侧壁铰接,第一转动源与挡板相连,挡板具有遮挡第一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遮挡第二出风口的第二状态。
进一步地,挡板通过铰接轴与壳体铰接,壳体的侧壁上和铰接轴中的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壳体的侧壁上和铰接轴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抵接部,当挡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一止挡部相抵接,当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抵接部与第二止挡部相抵接。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形成有连接孔,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为形成在连接孔内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铰接轴的端部形成有D型柱,抵接部形成在D型柱的曲面侧的相对侧。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源位于壳体的外侧。
进一步地,挡板和壳体中的一个上形成有滑动凸部,另一个上形成有适于容纳滑动凸部的导向滑槽。
进一步地,挡板的两端均形成有滑动凸部,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形成有导向滑槽。
进一步地,当挡板处于第一状态时,滑动凸部与导向滑槽的第一端相抵接,当挡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滑动凸部与导向滑槽的第二端相抵接。
进一步地,壳体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对接形成,挡板设置在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形成在壳体的前侧,在竖直方向上,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上方。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了一种风扇,包括:蜗壳;第二转动源,其固定设置在蜗壳上;风轮,其设置在蜗壳内,并与第二转动源的转轴相连接。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提供的出风组件,出风组件的进风口与蜗壳的出风口相连。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04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