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3850.7 | 申请日: | 202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4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娇;马承志;杨玺;李辰盟;陈启宁;冯学斌;苏乃波;陈子辉;温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K11/32;G01B11/16;G06F17/16;G06F17/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信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0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52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il 设备 温度 应变 特性 光学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GIL运行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包括有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光栅解调系统和B/S架构服务器;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包括若干LPG与FBG混合传感器,LPG与FBG混合传感器安装在出线套管上、GIL管体焊点处和GIL管体法兰处等GIL设备外部关键位置。本发明采用长周期光栅(LPG)和Bragg光栅(FBG)相结合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变,并通过光栅解调系统和相应校准算法用于对波长漂移的检测和修正,提高传感灵敏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应变和温度测量的误差,达到较高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GIL运行状态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GIL是一种新型的输电线路形式,目前特高压GIL已经在苏通管廊应用。相比架空输电线路,其对环境电磁干扰小,不受气候环境影响;相比高压电缆,GIL为气体绝缘,绝缘可恢复。尽管存在诸多优点,近年来,GIL设备主要有绝缘击穿(大多是因为三支柱绝缘子或盆式绝缘子故障)、局部放电、局部过热、设备变形等现象;不仅如此,GIL母线温度过高还会发生母线拱顶,甚至盆式绝缘子破裂,防水胶开裂等应(力)变特性故障。因此,GIL设备温度、应(力)变特性的研究对提高GIL的可靠性和保障GIL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GIL设备温度、应(力)变特性故障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GIL设备温度、应变特性光学检测系统,包括有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光栅解调系统和B/S架构服务器;
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包括若干LPG与FBG混合传感器,LPG与FBG混合传感器安装在出线套管上、GIL管体焊点处和GIL管体法兰处等GIL设备外部关键位置;
光栅解调系统包括ASE光源、可调谐F-P滤波器、耦合器、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卡,其通过光纤连接顺序及运行流程如下:
ASE光源发出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周期性地通过可调谐F-P滤波器,然后经耦合器入射到光纤光栅传感网络中;
在传感光栅通道中,当F-P滤波器的扫描波长与光纤光栅的反射波长一致时,光电探测器探测到的光能量最大,数据采集卡采集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当电信号达到峰值时,记录相应的锯齿波电压;
根据锯齿波电压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得到精准的反射波长值,并采用双参量矩阵运算法对反射波长进行校准,从而从而实现传感信号的解调过程;
B/S架构服务器包括有可视化展示模块、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信息进行逻辑处理;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传感器数据等信息;所述可视化展示模块用于对GIL输电管廊用图形方式进行展示;展示实时采集的数据;B/S架构服务器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可视化展示模块、存储模块和处理模块,通过对传感数据的分析来构建诊断模型,判断GIL设备是否存在故障。
作为优选,所述双参量矩阵运算法步骤为:以两个FBG和一个LPG为传感单元组成的LPG与FBG混合传感器,对应变和温度同时进行检测,ASE光源通过LPG和两个FBG反射波长记录于数据采集卡中,观测波长λb1、λb2的反射波长值变化和λb1的漂移,计算公式为:
1式中,R1,R2—Bragg波长λb1、λb2的反射波长值,δf和δb1为修正量,系数矩阵K和δ可由实验数据获得。
作为优选,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对数据信息进行逻辑处理步骤为:根据①式中校准后的λb1、λb2的反射波长值求解矩阵方程组得到实际的应变和温度值,矩阵方程组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38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