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硫废水、含铝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42611.4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9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思;王光金;韦能春;王祥传;董帅锋;朱红玉;刘庆莲;张希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京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52;B01D53/78;B01D53/52;B01D53/75;C02F1/70;C02F1/66;C02F1/00;C02F1/20;C02F1/02;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山东祺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61 | 代理人: | 赵斌 |
地址: | 25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废水、含铝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含硫废水中加入催化剂,并通入氢气,搅拌后静置,过滤得到含硫废水上清液;(2)将含硫废水上清液缓慢加入到含铝废水中,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硫化氢气体,当体系pH达到5.0时,停止加入含硫废水上清液,继续升温搅拌;(3)赶出硫化氢气体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得到偏铝酸钠溶液,缓慢加入偏铝酸钠溶液到含铝废水中,当偏铝酸钠溶液全部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后转至沉降池,沉降后得到絮凝剂,该方法以废治废,节约成本和能耗,减少了固体危废的产生,80%以上的铝回收制备成絮凝剂,99%以上的S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硫废水、含铝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含硫废水和含铝废水是两类典型难处理废水,含硫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空气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以及生物法等,旨在将低价态硫转化为硫酸盐、单质硫或硫化物沉淀,以固体的形态从水中析出;含铝废水较经济的处理方式为转化为硫酸铝、碱性氯化铝、铵明矾、絮凝剂等具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
上述含硫废水处理的难点在于效率低,处理成本高,单位处理量小,而硫酸盐在废水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因此难以去除彻底,含硫酸盐废水进行后续的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上述含铝废水较经济的处理方式中,能产出合格副产品的含铝废水比较局限,大多是含有多种无机盐混合物的废水,因此大多数含铝废水处理方式以出废盐为主,处理废水的同时产生了大量固体危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含硫废水、含铝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硫废水、含铝废水综合处理方法,该方法以废治废,节约成本和能耗,减少了含铝、钠盐的固体危废的产生,80%以上的铝回收制备成絮凝剂,99%以上的S回收制备成硫化钠和硫氢化钠混合物作为还原剂用作生产原料。
发明人针对废水中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首先催化还原转化为负二价态的硫,鉴于硫化氢在酸性条件下极小的水溶性和含铝废水的酸性,将还原后的含硫废水缓慢加入到含铝废水中,控制体系pH小于5.0,含硫废水中负二价态的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气体,该气体经液碱吸收转化为硫化钠和硫氢化钠的混合物,当体系pH达到5.0时,停止加入含硫废水,缓慢加入定量液碱制备偏铝酸钠,将偏铝酸钠溶液缓慢加入到含铝废水中,体系pH3-5,经过搅拌、沉降得到絮凝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含硫废水、含铝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20-30℃,含硫废水中加入催化剂,并通入氢气并搅拌,当体系的压力达到0.1MPa以上,停止通入氢气,继续搅拌后静置,使催化剂沉淀,过滤得到含硫废水上清液;
(2)将含硫废水上清液缓慢加入到含铝废水中,产生硫化氢,采用氢氧化钠溶液A吸收硫化氢气体制备硫化钠和硫氢化钠的混合物,当体系pH达到5.0时,停止加入含硫废水上清液,继续升温至90-100℃并保持该温度下搅拌0.5-1h,将残留的硫化氢气体继续赶出;
(3)赶出硫化氢气体后,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制备得到偏铝酸钠溶液,保持50-60℃缓慢加入偏铝酸钠溶液到含铝废水中,当偏铝酸钠溶液全部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后转至沉降池,沉降后得到絮凝剂。
优选地,含硫废水检测的指标:COD90000-10000mg/L,氨氮3000-5000mg/L,硫化物含量25000-30000mg/L。
优选地,含铝废水中,铝含量为30000-40000mg/L。
优选地,步骤(1)中催化剂与含硫废水的质量比例为0.001-0.002:1。
优选地,步骤(3)中30%氢氧化钠溶液B与含铝废水的质量比例为0.1-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京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京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426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用血管灌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防治地下害虫的缓控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