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10876.4 | 申请日: | 2022-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21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涛;郝建;黄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泰瑞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肯律师事务所 11881 | 代理人: | 马聪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气囊 诊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诊断装置,包括数据端,所述数据端的三个侧面水平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端电性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底面垂直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旋转连接夹头,通过设置拉力传感器来检测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的冲击力来推算出气囊内氮气的含量,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气囊在车辆出现碰撞时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了驾驶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车祸对车内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诊断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幅的增加,汽车安全性能也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其中,安全气囊系统作为乘员约束保护系统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标配。
安全气囊的开启时通过汽车在碰撞时,由汽车内的冲击力传感器几首到冲击力后利用方向盘内的打火头点燃气囊内的氮气,利用气囊内氮气被点燃时产生的热浪吹鼓气囊,使其膨胀,并顶出方向盘,对驾驶人员的头部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以确保驾驶人员头部安全,因此气囊内的氮气含量不能过多,如果过多会导致气囊内的氮气被点燃时发生爆炸,而目前的汽车安全检测设备无法对气囊内的氮气含量进行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诊断装置,通过设置拉力传感器来检测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的冲击力来推算出气囊内氮气的含量,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气囊在车辆出现碰撞时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了驾驶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车祸对车内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气囊诊断装置,包括数据端,所述数据端的三个侧面水平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面安装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数据端电性连接,所述拉力传感器的底面垂直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旋转连接夹头。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滚轮,所述滚轮的侧面水平固定滑杆,所述安装槽的另一侧内壁贯穿有通槽,所述滑杆的另一侧水平固定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穿过所述通槽,并延伸至所述安装槽的外部,所述螺纹头的外缘套接蝶形螺母,所述滑杆的下端外缘固定连接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面与所述拉力传感器的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槽以及所述滑槽的直径,所述通槽和所述滑槽的上下内壁开设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旋接滚轮。
优选的,所述夹头的内壁两侧水平固定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连接弧形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缘套接弹簧。
优选的,所述数据端的外侧固定连接信号传送器,所述信号传送器电性连接显示端。
优选的,所述数据端的顶面设有电量指示灯,所述数据端的侧面分别设有充电口和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拉力传感器来检测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在弹出时的冲击力来推算出气囊内氮气的含量,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气囊在车辆出现碰撞时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了驾驶室内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了车祸对车内人员所造成的伤害;
2、通过设置通槽、滑杆、滑槽以及滑块便于对每个夹头的角度和距离进行调节,使其能够对不同尺寸和型号的汽车方向盘上的气囊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设备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内部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泰瑞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泰瑞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10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