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蓄能及供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35033.X | 申请日: | 202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93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3/10;F24D19/10;F24S20/40;F25B27/00;F25B30/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高梦梦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严寒 地区 蓄能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蓄能及供能系统,涉及蓄能供能技术领域,包括蓄能系统、风冷热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水源热泵系统和用户。风冷热泵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通过进水回水管网可直接与蓄能水池相连也可跨越蓄能水池与末端用户系统相连;水源热泵系统通过进水回水管网分别与蓄能水池和末端用户系统连接,蓄能水池也可跨过水源热泵系统直接与末端用户系统相连。风冷热泵系统设置有风冷热泵循环泵;水源热泵系统设置有水源循环泵;太阳能集热系统设置有太阳能循环泵;末端用户设置有用户循环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兼容各种蓄能供能方式的优势,整个蓄能供能系统高效率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蓄能供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蓄能及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集中供暖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对于严寒或者寒冷地区特别偏远的地方,集中供暖很难实现,若直接采用电热炉或者电热地暖的形式进行供暖,则会出现能源利用率不高和高品位能向低品位能转变的浪费;偏远低区的一次化石能源供应不便,且消耗化石能源会产生气体及粉尘污染、增加碳排放,不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达成;因此,以太阳能、环境空气热能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空调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寒冷、严寒地区的民用建筑供热领域。
但是,目前太阳能、环境空气热能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空调系统在供能时,会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风冷热泵系统在严寒地区会因冬季室外温度降低而导致制热效率降低、出水温度降低;2.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压比很高可以适应大温差工况,但对于小压比(温差)工况的适应性就不好了;3.太阳能集热、蓄热系统受日照条件限制不能稳定集热,若要平滑其波动则需要扩大其集热面积和蓄热容积,造成投资过大;4.单级或双级压缩的制冷机利用水池蓄冷后给末端供冷的蓄冷温差小、蓄冷量小。上述这些问题使得蓄能供能系统的效率低、成本高,同时不能兼容各种蓄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的蓄能及供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蓄能的过程不能兼容各种蓄能方式的劣势、实现了兼容各种蓄能供能方式的优势,整个蓄能供能系统高效率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包括蓄能水池、风冷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板、水源热泵机组、进水回水管网和用户;
所述风冷热泵机组和所述太阳能集热板通过所述进水回水管网直接与所述蓄能水池相连或者跨越所述蓄能水池与末端的所述用户相连;所述水源热泵机组通过所述进水回水管网分别与所述蓄能水池和末端的所述用户连接,蓄能水池跨过所述水源热泵机组直接与末端的所述用户相连;
所述风冷热泵机组所在的管路与所述蓄能水池之间设置有风冷循环泵;所述水源热泵机组所在的管路与所述蓄能水池之间设置水源循环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所在的管路与所述用户之间设置太阳能循环泵,所述太阳能集热板所在的管路与所述用户之间还设置用户循环泵,所述进水回水管网上设有多个阀门,通过多个所述阀门来控制所述进水回水管网的管路走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回水管网包括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一回水管路;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风冷热泵机组的出口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蓄能水池的进口端;所述蓄能水池的出水端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路,所述第一回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风冷循环泵,所述风冷循环泵连接所述风冷热泵机组的进口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回水管网还包括第二进水管路和第二回水管路;
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回水管路与所述第一回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路连接所述用户循环泵的同时并连接所述用户的进水端,所述用户的回水端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水回水管网还包括第三进水管路和第三回水管路,所述第三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水管路在靠近所述蓄能水池处汇合后连接至所述蓄能水池,所述第三回水管路从所述蓄能水池处连接所述太阳能循环泵,所述太阳能循环泵连接所述太阳能集热板的进口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35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冷兼消防水池
- 下一篇:一种金具用垫圈的智能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