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声波测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36039.9 | 申请日: | 2022-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3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毛欢欢;胡宗芳;邓曙光;李阳;史岗;童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7/02 | 分类号: | G01B17/02;G01B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波测厚装置,属于超声侧厚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台,检测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线箱,收线箱的两侧设有夹持机构,支撑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设有齿条,齿条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齿轮,齿轮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探头。能够对被测物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在移动测量时超声波测厚探头运行比较稳定,从而降低超声测厚装置的检测误差,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其次通过气缸方便调节检测探头的高度,从而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检测,因此提高了超声测厚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测厚装置,属于超声侧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声波测厚仪是根据超声波脉冲反射原理来进行厚度测量的,当探头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被测物体到达材料分界面时,脉冲被反射回探头,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时间来确定被测材料的厚度,目前超声测厚装置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现有的超声测厚装置不方便对被测物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且同时不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测量,因此降低了超声测厚装置的实用性,其次在对被测物进行移动侧量时从而会影响超声测厚装置的稳定性,因此降低了超声测厚装置的检测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超声波测厚装置,能够对被测物的不同位置进行测量,且在移动测量时超声波测厚探头运行比较稳定,从而降低超声测厚装置的检测误差,且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其次通过气缸方便调节检测探头的高度,从而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检测,因此提高了超声测厚装置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超声波测厚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且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线箱,所述收线箱的两侧设有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齿轮,且齿轮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检测探头,所述齿轮的另一侧设有电机。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穿过限位槽与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且齿条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气缸,且气缸的上端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线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卷簧。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螺纹杆,且螺纹杆与支撑架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且螺纹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设有放置台,且放置台与检测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通孔内部的齿条和齿轮与电机和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稳定的对被测物的不同位置进行稳定的检测,从而降低超声测厚装置的检测误差,且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其次通过气缸方便调节检测探头的高度,从而便于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检测,因此提高了超声测厚装置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收线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台、2放置台、3夹持块、4支撑架、5螺纹杆、6把手、7收线箱、8气缸、9齿条、10滑槽、11电机、12限位槽、13限位板、14通孔、15连接板、16检测探头、17连接杆、18轴承、19齿轮、20转轴、21收线轮、22卷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域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360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