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2694.5 | 申请日: | 202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7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魏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丰顺科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9/02;H01B7/02;H01B7/40;H01R13/72;H01R31/06;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柔性 充电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包括汽车充电口,所述汽车充电口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电缆接头,所述第一电缆接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收放结构,所述电缆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缆接头,所述第二电缆接头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充电桩。该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通过摇动摇把,摇把带动摇杆转动,摇杆带动转杆转动,转杆收放电缆线,调整电缆线的相对长度,将第一电缆接头与汽车充电口相卡接,将第二电缆接头与充电桩相卡接,充电完毕后拔下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接头,摇动摇把,将电缆线收卷在收放结构上,就可以起到灵活收放缆线,便于调节充电距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用以传输电能和磁能,以及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广义的电线电缆亦简称为电缆,狭义的电缆是指绝缘电缆。
主要针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的功能性方面进行改进,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有协助使用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效果,但其不方便调节缆线的长度,使得汽车充电时停车的位置局限性较大,且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没有收线机构,使得长度过长的缆线容易缠绕,降低了使用便利性,故而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具备灵活收放缆线,便于调节充电距离等优点,解决了普通新能源汽车充电电缆不方便调节缆线的长度,使得汽车充电时停车的位置局限性较大,且缆线容易缠绕,降低了使用便利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包括汽车充电口,所述汽车充电口的右侧活动连接有第一电缆接头,所述第一电缆接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缆线,所述电缆线的外部滑动连接有收放结构,所述电缆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缆接头,所述第二电缆接头的右侧滑动连接有充电桩;
所述电缆线包括高弹力柔性层、绝缘层、导体屏蔽层、填充物层、第一绝缘层和导体,所述导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填充物层;
所述收放结构包括限位盘、转杆、摇杆和摇把,所述电缆线的外部活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部转动连接有限位盘。
进一步,所述导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体均匀分布在填充物层的内部,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绝缘层分别与四个导体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填充物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绝缘层。
进一步,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高弹力柔性层,所述高弹力柔性层的外部与转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限位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盘的相近一侧均与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摇杆。
进一步,所述摇杆贯穿前侧限位盘,所述摇杆与前侧限位盘转动连接,所述摇杆的前侧底部转动连接有摇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柔性充电电缆,通过设置的汽车充电口,汽车充电口卡接第一电缆接头,保持第一电缆接头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接头,第一电缆接头和第二电缆接头通过电缆线将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电连接,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通过设置的收放结构,收放结构收放电缆线,方便调节电缆线的相对长度,通过设置的填充物层,填充物层固定导体,保持导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第一绝缘层,第一绝缘层保持每个导体内部电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限位盘,限位盘起到防止收卷在收放结构上的电缆线松垮的作用,通过设置的转杆,转杆为电缆线提供放置空间,保持电缆线的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丰顺科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丰顺科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26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