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花鼓密齿棘轮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82077.8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33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翟小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行云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4 | 分类号: | B60B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花鼓 棘轮 | ||
一种自行车花鼓密齿棘轮组,包括千斤顶,千斤顶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塔基四周,并同时位于塔基和齿圈之间;千斤顶的总数为6个,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千斤顶的3个千斤顶单体与第二组千斤顶的3个千斤顶单体交错排布,相邻千斤顶单体之间在塔基圆周上的位置形成两个不同的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交错设置;其中,所述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为相邻两个千斤顶单体所在安装槽的中心与塔基中心连线的夹角,第一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大小为57°,第二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大小为63°。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高强的骑行时给骑行者做出迅速反应,起步快,踩踏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尤其是一种自行车花鼓密齿棘轮组。
背景技术
公知的,自行车中的花鼓指的是车轮中心的鼓状物体。花鼓内装有轴承和轴杆,通过轴杆与车架相连,外部通过车条与车圈相连,是轮组中的核心部件。同时,花鼓还包括塔基,塔基用于安装飞轮,进而与链条连接。而塔基中又设置有棘轮,是使飞轮和花鼓保持单向运动的结构。
目前,如图1所示,已知的棘轮组一般由一组三个棘爪4组成,且每个棘爪4结构相同、安装位置一致,均匀布置在塔基千斤齿1上。由于这种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顺时针旋转时全部的棘爪4同步与棘齿套圈2啮合,在逆时针时,啮合解除空转。由于这种啮合效果和级数取决于棘齿套圈2固定齿数,且空转回来再次啮合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踩踏的瞬间不能马上做出反应,起步慢;因为棘轮套圈齿数不够密,所以工序简单;又因为咬合的平分不均,所以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花鼓密齿棘轮组,该密齿棘轮组踩踏反应快,能够保证高强的骑行时给骑行者做出迅速反应,起步快,踩踏省力,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阻力小,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通过弹性部件安装在塔基四周,并同时位于塔基和齿圈之间;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塔基的第二安装槽内,与其配合的千斤顶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向成对设置在塔基的四周;所述千斤顶的总数为6个,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千斤顶的3个千斤顶单体与第二组千斤顶的3个千斤顶单体交错排布,相邻千斤顶单体之间在塔基圆周上的位置形成两个不同的间隔距离,第一间隔距离和第二间隔距离交错设置;其中,所述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为相邻两个第一安装槽中心与塔基中心连线的夹角,第一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大小为57°,第二间隔距离对应的角度大小为63°。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行车花鼓密齿棘轮组,基于将与齿圈啮合的千斤顶分成了两组,每组数量为3个,同时相邻千斤顶单体依次交替间隔57°和63°,从而实现了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组千斤顶与齿圈完全吻合,而第二组千斤顶处于60齿的1/2的位置,没有吻合齿圈,为休息状态;又当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组千斤顶处于休息状态,这时是第二组千斤顶完全吻合齿圈。通过顺时针和逆时针的频繁交替改变,两组千斤顶能够快速分别与齿圈啮合,并得到双倍齿数的升级啮合效果,进而棘轮组工作时踩踏反应快,能够保证高强的骑行时给骑行者做出迅速反应,踩踏省力,同时,由于本申请在原有齿数齿圈的基础上获得了倍增密齿的效果,齿数更多,切换更快捷,无空转,所以棘轮组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阻力小,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塔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千斤顶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开口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行云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行云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2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