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联接口电路和开关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89988.3 | 申请日: | 202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9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晖;余明春;王飞;谢昊霖;江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H02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蔡舒野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接口 电路 开关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接口电路和开关控制系统。并联接口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输入接口电路,所述至少两个输入接口电路的输入接口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点作为所述并联接口电路的输入端;所述输入接口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隔离模块、反向耐压模块和续流模块;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续流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并联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输入接口并联使用时,避免输入接口电路中的器件被损坏,满足输入接口的并联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接口电路和开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控领域,现有的机器设备中,通常设置有对外的输入接口,例如DI接口(Digital Input,数字电平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外部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机器设备运行状态的控制;常用的输入接口电路采用光耦输入的方式。系统中常出现需要多个机器设备的输入接口与同一控制开关连接的情况,即出现多个输入接口并联使用的情况。例如在大型制氢站区中,急停控制过程中只会提供1个干接点信号(来自中控室急停按钮),而需要同时急停所有的机器设备,那么这些机器设备的输入接口就需要并联在一起使用。但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机器设备中输入接口电路的光耦连接提供不同电压的供电电源,或者电源上电顺序不同步等问题。那么,多个并联的输入接口电路中,会有至少一个光耦承受较大的反向电压,但光耦的反向耐压能力较弱,存在被损坏的风险。因此,现有的输入接口电路难以满足输入接口的并联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接口电路和开关控制系统,以在输入接口并联使用时,避免输入接口电路中的器件被损坏,满足输入接口的并联需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接口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输入接口电路,所述至少两个输入接口电路的输入接口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点作为所述并联接口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输入接口电路包括:电源模块、隔离模块、反向耐压模块和续流模块;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和接地端之间,所述续流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输入接口电路的输入接口包括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
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一接点之间,所述第二接点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电连接;
或者,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与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点和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之间,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与所述第一接点电连接;
或者,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一接点之间,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点和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之间;
或者,所述隔离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一接点之间,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串联连接在所述第二接点和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隔离模块包括: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包括发光器和受光器,所述发光器与所述反向耐压模块串联连接,所述受光器连接后级控制电路。
可选地,所述反向耐压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与所述发光器串联连接;
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发光器的阳极电连接;或者,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发光器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源模块的接地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大于所述发光器的反向耐压。
可选地,所述续流模块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隔离模块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小于所述隔离模块的反向截止等效电阻的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899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电流微针模组
- 下一篇:制氢装置、可再生能源制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