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94372.5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9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力能(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9/30 | 分类号: | B62K19/30;B62K25/04;B62M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蔡稷元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称钩式后叉 支架 | ||
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包括S型弯部及支撑架,所述S型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S型弯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方向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及固定片,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S型弯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S型弯部的一端,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与车后轮适配的安装孔及安装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民对生活品质又更高要求,舒适骑行解决最后1公里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等,传统车后叉支架,有的受空间轴距限制装不上后减震器,有的装上短减震器,减震效果并不理想,在过减速带时弹簧会下压到极限,车身会下沉到底,弹簧力反弹造成车身向上顶起不稳。且由于减震器需要向上顶起才能解决减震安装和支撑,因此想到达到减震效果减震器就的长度就有较高要求,因此不太满足当下轻量化、低沉本车型的要求。
有鉴于此,如果改善自行车、电动车等轻量型车辆在过减震带(不平整路面)时向上顶起卡顿的问题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自行车、电动车等轻量车型在过减震带时的卡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包括:
S型弯部,所述S型弯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S型弯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方向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及固定片,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S型弯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所述固定片连接在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S型弯部的一端,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与车后轮适配的安装孔及安装槽。
进一步地,所述S型弯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弯道的内壁曲率半径为R11、外壁曲率半径为R12;所述S型弯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弯道的内壁曲率半径为R21、外壁曲率半径为R22;所述R12>R22>R11>R21。
进一步地,所述S型弯部与所述翼板一体成型,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对称剖面与所述S型弯部的对称剖面形成夹角α,10°<α<45°。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片与所述S型弯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S型弯部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或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得益于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的特殊设计,使得减震弹簧可以横向装配装配,从而将上下震动力转换为横向的弹簧压缩力,颠覆了传统的减震弹簧安装方式及减震原理,并且装有该后叉支架的车辆在过减震带,能够将减震弹簧的部分弹力转化为车辆的前进推力,节约了能耗。
(2)本实用新型的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颠覆传统的自行车减震工作原理,有效的缩短了减震弹簧的工作行程,减小了减震弹簧的安装空间,从而减少了车辆制造的成本以及重量,并为车辆的小型化提供了条件。
(3)本实用新型的S型称钩式后叉支架,使得车辆在经过减速带时,飞轮与链轮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从而避免了车后轮抬起时出现拽链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力能(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宝力能(厦门)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943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