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98084.7 | 申请日: | 202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7210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吴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广源节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F27D9/00;F27D11/02;C03B27/0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宾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59 | 代理人: | 毋军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玻璃 生产 炉温 自动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台、降温单元和升温单元;安装台通过升温单元安装有降温单元;升温单元包含加热组件、送风组件、钢化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主板,所述钢化炉安装在安装台的上侧,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钢化炉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端与控制主板的数据端连接,控制主板安装在安装台上;其中,控制主板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通过控制主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钢化炉内部的温度,检测数据传送到控制主板内部,控制效果好,降温效率高,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物理钢化炉的工艺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将玻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增加玻璃的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实际上钢化工艺的控制也就是对加热工艺和冷却工艺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加热还是冷却,都与温度的动态控制有关。所以在玻璃的钢化过程中,准确控制温度对于钢化玻璃的质量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128306U的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包括钢化炉,所述钢化炉的上表面阵列分布有风机,两个前后相邻的风机的上表面设有U型管,U型管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远离U型管的一端设有电磁阀,钢化炉的内部左右阵列分布有第二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外侧面下侧均设有出气孔。
其控制效果差,降温效率低,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效果好,降温效率高,使用效果好,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玻璃生产的钢化炉温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台、降温单元和升温单元;
安装台:通过升温单元安装有降温单元;
升温单元:包含加热组件、送风组件、钢化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主板,所述钢化炉安装在安装台的上侧,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钢化炉的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端与控制主板的数据端连接,控制主板安装在安装台上;
其中,控制主板的输入端通过外部控制开关组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入端通过控制主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钢化炉内部的温度,检测数据传送到控制主板内部,通过控制主板控制加热组件和送风组件运作,对钢化炉的内部进加温。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含制热箱、加热丝和隔离台,所述隔离台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制热箱的内部,所述加热丝通过固定块固定在隔离台上,加热丝的输入端通过控制主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通过加热丝对制热箱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隔离台防止加热丝温度过高,对制热箱产生损害。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组件包含控制阀二和吸风机,所述钢化炉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控制阀二,且控制阀二与钢化炉内部联通,所述制热箱的进风口处设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吸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左端的控制阀二,所述制热箱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右端的控制阀二,控制阀二和吸风机的输入端通过控制主板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当钢化炉的内部需要加热的时候,通过吸风机将钢化炉内部的空气吸入制热箱的内部,然后通过加热丝对其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从新流入钢化炉内部的内部对玻璃进行加热,控制阀二控制制热箱与钢化炉的通断。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腿和固定板,所述安装台的底侧设有四个支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与四个支腿的中端连接,所述制热箱安装在固定板的上侧。通过支腿对安装台进行支撑,通过固定板对制热箱和制冷箱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广源节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广源节能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98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