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03605.3 | 申请日: | 202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40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杜艳哲;王威;王超;陈艳妮;郭喜玲;李泽晋;李晓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华普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82;E04B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装配式 能耗 建筑 外墙 系统 断热桥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建造在水平设置的主体结构梁上,其包括内墙板、外墙板和保温层,内墙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内墙板拼装在主体结构梁的顶面上,且至少一个内墙板与主体结构梁拼装,主体结构梁远离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槽钢,槽钢与主体结构梁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钢板,外墙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外墙板拼装在槽钢上,且至少一个外墙板与槽钢拼装,保温层设置有一个,且位于内墙板与外墙板之间。本申请具有使外墙与主体结构梁之间不易形成热桥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是一种低耗能建筑,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通过装配拼接能够快速完成施工,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目前,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是将装配式外墙体建造在建筑的主体结构梁上,装配式外墙体主要包括内墙、外墙和保温层,内墙、外墙均固定设置在建筑的主体结构梁上,保温层位于内墙与外墙之间,内墙、外墙和保温层均采用拼接方式组装。建造时,先将内墙进行拼装,再将保温层进行拼装,然后完成外墙的拼装。
由于外墙直接与主体结构梁连接,使得外墙易于与主体结构梁形成热桥,从而易于降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的保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外墙与主体结构梁之间不易形成热桥,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外墙系统的断热桥结构,建造在水平设置的主体结构梁上,包括内墙板、外墙板和保温层,内墙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内墙板拼装在主体结构梁的顶面上,且至少一个内墙板与主体结构梁拼装,主体结构梁远离室内的一侧设置有槽钢,槽钢与主体结构梁之间固定设置有连接钢板,外墙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外墙板拼装在槽钢上,且至少一个外墙板与槽钢拼装,保温层设置有一个,且位于内墙板与外墙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墙板拼装在槽钢上,槽钢通过连接钢板与主体结构梁固定连接,使得外墙板与主体结构梁无需直接接触,使得外墙板与主体结构梁之间难以形成热桥,降低了外墙板与主体结构梁的热传导,从而降低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热损耗,提高了近零能耗建筑的保温性能;由于内墙板、外墙板均通过拼装方式安装,提高了建筑的建造速度,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可选的,所述保温层是采用硬泡聚氨酯现场灌注的发泡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灌注硬泡聚氨酯,使得硬泡聚氨酯形成一个连续、完整的发泡层,由于发泡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得拼装的外墙板与拼装的内墙板之间难以形成热桥,降低了外墙板与内墙板之间的热传导,使得室内与室外难以进行热传递,降低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热损耗,进一步提高了近零能耗建筑的保温性能。
可选的,所述内墙板、外墙板均在工厂预制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内墙板、外墙板均是在工厂进行预制,在现场施工时,将预制完成的内墙板、外墙板直接进行拼装,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使得建筑更加标准化。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内墙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涂覆有建筑砂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建筑砂浆涂覆在相邻两个内墙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提高了相邻两个内墙板之间的气密性和完整性,使得热量难以从相邻两个内墙板之间进行传递,提高了的内墙板的保温性能,从而降低了近零能耗建筑的热损耗。
可选的,所述内墙板远离外墙板的一侧贴覆有若干条第一气密膜胶带,若干条第一气密膜胶带均位于若干个内墙板的拼缝处,第一气密膜胶带为防水隔汽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华普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华普绿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03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板导纸辊式辊筒分条刀
- 下一篇:一种降低扬尘的喷雾头及其喷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