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45255.7 | 申请日: | 202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8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史月涛;吴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瑞源加热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0;F24D19/10;F24H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袁瑞红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回收 功能 加热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取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其通过设置此设备,回水管包裹在进水管外侧,可以减小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热量损失,从而节省电力;包括电加热锅炉、控制器、水箱、第一供水泵、第一进水管、暖水片、回水泵和回水管,控制器后端与电加热锅炉前端连接,控制器与电加热锅炉电连接,水箱底端与电加热锅炉顶端连接,电加热锅炉输出端与水箱连通,水箱内设置有水,回水泵安装在暖水片左端上部,回水泵输入端与暖水片连通,回水泵输出端与回水管输入端连接,回水管输出端穿过水箱右端与水箱连通,回水管包裹在进水管外侧,控制器与第一供水泵和回水泵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取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
背景技术
电加热锅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把水加热至有压力的热水或蒸汽的一种热力设备。它无需炉膛、烟道和烟囱,也无需储存燃料的场地,极大地减少了常规燃煤锅炉带来的污染。电热锅炉具有无污染,无噪声,占地面积小,安装使用方便,全自动,安全可靠,热效率高达 98%以上等特点,是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通常电加热锅炉上的水箱与暖水片之间均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水管两个水管,电机热锅炉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则通过进水管导入至暖水片中,暖水片则进行散热供暖,而暖水片在供暖时其内水的温度会有所下降,这时使暖水片内的水通过回水管导回至水箱继续加热,从而对暖水片中的水进行循坏加热,但是由于进水管和回水管是单独分布的,水在通过进水管导入至暖水片中以及暖水片中水通过回水管导回至水箱中时,由于进水管和回水管均暴露在外侧,会使进水管和回水管中水的热量大量的损失,从而耗费电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水管包裹在进水管外侧,可以减小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热量损失,从而节省电力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包括电加热锅炉、控制器、水箱、第一供水泵、第一进水管、暖水片、回水泵和回水管,控制器后端与电加热锅炉前端连接,控制器与电加热锅炉电连接,水箱底端与电加热锅炉顶端连接,电加热锅炉输出端与水箱连通,水箱内设置有水,第一供水泵底端与水箱顶端右侧连接,第一供水泵输入端穿过水箱顶端伸至水箱内部,第一供水泵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输入端连接,第一进水管输出端穿过暖水片左端上部与暖水片连通,回水泵安装在暖水片左端上部,回水泵输入端与暖水片连通,回水泵输出端与回水管输入端连接,回水管输出端穿过水箱右端与水箱连通,回水管包裹在进水管外侧,控制器与第一供水泵和回水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还包括第二供水泵、第二进水管、控制阀和排水管,第二供水泵输出端与第二进水管输入端连接,第二供水泵输入端与水源连接,第二进水管输出端穿过水箱顶端与水箱连通,排水管输入端穿过水箱左端下部与水箱连通,控制阀安装在排水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还包括温度计,温度计安装在水箱内部,温度计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暖水片右端上部设置有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还包括报警灯,报警灯安装在控制器顶端,报警灯输入端与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还包括急停按钮,急停按钮安装在控制器前端,急停按钮输出端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回水管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热回收功能的电加热锅炉,所述电加热锅炉和暖水片分别与相应位置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瑞源加热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瑞源加热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5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