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D柱下接头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49929.0 | 申请日: | 202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8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韦东明;蔡卓琳;郑勇新;甘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2;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宋波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组件 | ||
1.一种D柱下接头组件,用于车辆中,其特征在于,包括:后侧围外板(1)、后端板焊合总成(2)、后侧围内板焊合总成(3)和D柱外板总成(4);
其中,所述后侧围外板(1)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总成(3)的外侧部,用以形成完整的后侧围结构,其中,所述后侧围内板焊合总成(3)下部设有减重孔(31),用以减轻车身重量;
所述D柱外板总成(4)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侧围外板(1)后部;
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连接于所述D柱外板总成(4)的下部;
其中,所述D柱外板总成(4)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装置(40),所述第一加强装置(40)连接于尾门框圆角位置处,用以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及尾门框菱形模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外板总成(4)还包括D柱内板(41)、D柱下角板(42)和D柱外板(43);
其中,所述D柱外板(43)固定连接于所述后侧围外板(1)后部,所述D柱下角板(42)连接于所述D柱内板(41)下部并与所述D柱内板(41)一起固接于所述D柱外板(43)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装置(40)包括:第一翻边(401)、第二翻边(402)和第三翻边(403);
其中,所述第一翻边(401)和所述第二翻边(402)分别与所述D柱下角板(42)连接,所述第三翻边(403)与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401)和所述第二翻边(402)分别与所述D柱下角板(42)点焊连接,所述第三翻边(403)与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点焊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下角板(42)上设有工艺孔(421),以实现第三翻边(403)与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点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下角板(42)与所述后侧围外板(1)通过点焊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包括后端梁内板(21)和后端梁外板(22);所述后端梁外板(22)设置于所述D柱外板总成(4)下部,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后端梁内板(21)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焊合总成(2)还包括第二加强装置(23);所述第二加强装置(23)设置于所述后端梁内板(21)内侧,用以加强整个后端板焊合总成(2)的结构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D柱下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装置(40)为第一板状装置,所述第二加强装置(23)为第二板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499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芯样取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法兰生产加工用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