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186847.3 | 申请日: | 2022-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2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银;黄昊;姜洪霖;杨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生物 特征 鉴别 结构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包括: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阵列;第一光阑层,第一光阑层上开设有若干光阑孔;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以及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第一滤光层;第一光阑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滤光层位于光阑孔的下方,并与第一光阑层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第一滤光层容易断裂和整体剥落而引起的影响屏下光学指纹芯片识别结构完整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结构类似传统的手机摄像头芯片结构,但像素密度低,微透镜尺寸更高更大,还需要光阑层来遮挡杂光,特别的,为防御假指纹攻击,需要彩色滤光层来过滤部分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光信号,因此,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正在发展的结构,需要根据制造工艺能力的变化进行调整,以确保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芯片结构完整,避免产品功能失效。
CN202110018357.2公开了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该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如图1滤光单元1包括填充在一部分光阑孔中的光阑孔位置滤光部分3和一体连接在其两边的光澜位置滤光部分2。当制造的光阑孔上大下小时,如图2,滤光单元底部与光阑层接触面积大,包括光阑孔侧壁及底部均能良好接触,因此两者之间粘附性较好,滤光单元结构稳定,不易剥落。但当制造的光阑孔上小下大时,如图3所示,滤光单元底部与光阑层接触面积小,特别的,当光阑层比滤光单元厚,易使滤光单元底部与光阑孔底部中空,因此两者之间粘附性较差,滤光单元易在光阑孔处断裂甚至整体剥落,影响屏下光学指纹芯片识别结构完整性,使产品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该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解决了第一滤光层容易断裂和整体剥落而引起的影响屏下光学指纹芯片识别结构完整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能。
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包括:
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阵列;
第一光阑层,第一光阑层上开设有若干光阑孔;
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以及
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第一滤光层;
第一光阑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滤光层位于光阑孔的下方,并与第一光阑层连接。
本申请通过将滤光单元位于第一光阑层边缘的光阑孔的下方,从而解决了第一滤光层容易断裂和整体剥落而引起的影响屏下光学指纹芯片识别结构完整性的问题,提高了产品整体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位于信号采集阵列的边缘区域的上方,并位于第一光阑层边缘的光阑孔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为光电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滤光单元为光学三原色滤光单元或颜料三原色滤光单元。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视场光阑层。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用于对活体生物返回的光信号进行过滤的第二滤光层。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第一光学透明介质结构和/或第二光学透明介质结构。
可选地,所述光阑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或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平坦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186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煤矿矿石高效分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双螺旋锥形混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