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03065.6 | 申请日: | 202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455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白子文;胡华;黄林志;许鑫伟;刘明明;吴天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3/00 | 分类号: | B32B33/00;B32B27/06;B32B27/40;B32B27/00;B32B27/12;B32B5/02;B32B27/32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徐慧明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档 面料 复合 聚氨酯 薄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涉及薄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薄膜本体,薄膜本体由疏水层、第一聚氨酯层、第一合成树脂层、纳米纤维层、拉伸聚丙烯层、第二合成树脂层、第二聚氨酯层和绒毛层组成,薄膜本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疏水层、第一聚氨酯层、第一合成树脂层、纳米纤维层、拉伸聚丙烯层、第二合成树脂层、第二聚氨酯层和绒毛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疏水层可提高薄膜本体的疏水性,进而避免水汽过分浸透现象发生,同时纳米纤维层提高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复合性,同时绒毛层可更好的与面料接触并复合;同时设置拉伸聚丙烯层可有效的提高薄膜自身的延展性,进而使其满足复合工艺操作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现阶段中的薄膜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即为各项新型材料的薄膜,并且薄膜材料因其材料的特殊性也逐步的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其中在面料行业中以及包装行业中运用最为广泛,利用各项科技型设备将薄膜与面料进行复合,使其达到面料的舒适度的同时也兼具薄膜的功能性,进而增加了该新型面料的市场适应性以及使用性能,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其多采用单层聚氨酯薄膜利用复合设备直接复合到面料上,该种直接复合的方式容易导致聚氨酯薄膜与面料之间衔接力度不足,进而容易发生面料脱皮以及面料脱层现象的问题;
2、现有的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其采用单层聚氨酯薄膜与面料直接复合,其中聚氨酯薄膜延展性不足,并且为了满足聚氨酯薄膜自身的柔韧度,进而复合过程中极其容易发生聚氨酯薄膜断裂的问题。
因此,现有的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通过利用疏水层可提高薄膜本体的疏水性,进而避免水汽过分浸透现象发生,同时纳米纤维层提高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复合性,同时绒毛层可更好的与面料接触并复合;同时设置拉伸聚丙烯层可有效的提高薄膜自身的延展性,进而使其满足复合工艺操作要求,解决了现有的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所出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高档面料复合的聚氨酯薄膜,包括薄膜本体,所述薄膜本体由疏水层、第一聚氨酯层、第一合成树脂层、纳米纤维层、拉伸聚丙烯层、第二合成树脂层、第二聚氨酯层和绒毛层组成,所述薄膜本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疏水层、第一聚氨酯层、第一合成树脂层、纳米纤维层、拉伸聚丙烯层、第二合成树脂层、第二聚氨酯层和绒毛层。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层与第一聚氨酯层之间通过粘胶复合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聚氨酯层与第一合成树脂层之间通过复合方式连接,且第一聚氨酯层与第一合成树脂层之间厚度相同;具体的,疏水层可提高薄膜本体的疏水性,进而避免水汽过分浸透现象发生,同时纳米纤维层提高其上下两层之间的复合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成树脂层与纳米纤维层之间通过复合方式连接,所述第一合成树脂层与纳米纤维层之间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纤维层与拉伸聚丙烯层之间通过复合方式连接,所述纳米纤维层与拉伸聚丙烯层之间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聚丙烯层与第二合成树脂层之间通过复合方式连接,所述拉伸聚丙烯层与第二合成树脂层之间厚度相同;具体的,通过在薄膜本体内设置拉伸聚丙烯层可有效的提高薄膜自身的延展性,进而使其满足复合工艺操作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合成树脂层与第二聚氨酯层之间通过复合方式连接,所述第二合成树脂层与第二聚氨酯层之间厚度相同,所述绒毛层粘接在第二聚氨酯层的内侧;具体的,利用第一聚氨酯层和第二聚氨酯层对内部结构进行包裹,可更好的使各个薄层进行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环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03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护理用座椅
- 下一篇:一种压电驱动三自由度球形转子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