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种植用组合式育种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15282.7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1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闫童;张连光;陈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市连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9/00;A01G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种植 组合式 育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用组合式育种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盒,所述支撑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方管,所述方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正面与背面所述转动管相对的一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育种盒,背面所述支撑盒的内部与外侧设置有浇灌组件,正面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该实用新型,便于对育种盒的高度进行调节,采用转动盘式的安装方式,便于工作人员逐次进行播种、压实、覆土工作,在观察秧苗的长势及土壤湿度的时候也更加便捷,同时可自动对秧苗进行水源的定量补充,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种植用组合式育种架。
背景技术
粮食产量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传统的水稻是将种子撒在土壤中并保持水分、温度等外部环境,等到水稻出秧后再通过人工的方式将秧苗插入水田里,这种方式已经使用了千百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育种架育种,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传统的水稻种植用育种架大多不可以调节育种箱的高度,大多都是通过固定式的多层设计来进行对水稻的育种,虽然节省了空间,但是在进行播种、压实、覆土、喷药等工作时,对于较高层的育种箱处理起来就十分麻烦,有时还需借助梯子的使用,存在一定危险性,加大了育种的难度,降低了效率,同时也不便于工作人员对秧苗的长势及土壤湿度进行查看,且现有育种架在进行水源补充时,往往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加水,补充的水源无法定量且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种植用组合式育种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种植用组合式育种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盒,所述支撑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方管,所述方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管,正面与背面所述转动管相对的一端贯穿并转动连接有育种盒,背面所述支撑盒的内部与外侧设置有浇灌组件,正面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限位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浇灌组件包括水泵、两个导管、连接管、存水盒与一组分流管,所述水泵安装至背面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贯穿背面支撑盒并转动连接至右侧导管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存水盒的内部,所述存水盒固定连接至背面支撑盒的内部,所述分流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存水盒的内部,所述分流管的另一端贯穿方管并固定连接至转动管的内部,右侧所述导管的中部安装有计量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分流管的中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连接管与右侧导管的连接处做旋转密封处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直角板、弹簧与插杆,所述直角板固定连接至正面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插杆贯穿直角板并插接至正面支撑盒的内部,所述弹簧套设至插杆的中部,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插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直角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育种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滤板,两个所述滤板处于两个转动管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正面所述支撑板的外侧安装有控制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市连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临沂市连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15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固电磁防护的液晶显控组件
- 下一篇:一种多媒体互动体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