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围加强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20983.X | 申请日: | 2022-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8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覃鹏飞;赵肖斌;伍升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加强件领域,提供了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上的焊接板,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两侧的外加强筋,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内侧的内加强筋,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及所述内加强筋上的连接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的侧围加强板无法借用,侧围加强板结构传力不理想,高低配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强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围加强件。
背景技术
车身的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都是腔体柱布置在靠近外板一侧,各个车型截面大小不一,新车型的腔体内的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都是新开模,存在如下问题:每个车型的造型不同造成车身腔体结构有差异,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无法借用原有车型,需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当国内车和出口车安全要求存在差异时,需要满足出口车安全要求的新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反借用回国内车,导致国内车成本增加;出口车新开发件需要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车身在承受载荷传递时,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A柱、B柱、上边梁加强板之间的加强板连接位置,导致该区域车身变形过大,安全得分不理想;高低配车型安全等级不一致时,加强板仅仅是厚度的差异,导致高低配物料混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加强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的侧围加强板无法借用,侧围加强板结构传力不理想,高低配物料混装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上的焊接板,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两侧的外加强筋,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内侧的内加强筋,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及所述内加强筋上的连接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加强筋至少为两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焊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件通过挤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筋两侧通过圆弧过渡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侧围加强件整体呈“目”字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种侧围加强件能明显提升碰撞安全性,解决了A柱折弯变形问题,对比传统加厚加强板提升碰撞性能的方式,能实现减重20~30%,能满足改款车型和出口车型的安全等级快速提升,实现加强件平台化,缩短开发周期和减少开发成本,提高制造便利性,在高低配安全性不一样时物料差异明显,更好做物料区分和防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的使用状态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内板2-焊接板3-外加强筋4-内加强筋5-连接筋。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围加强件,所述侧围加强件包括用于焊接在内板1上的焊接板2,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且置于所述焊接板2两侧的外加强筋3,若干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且置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3内侧的内加强筋4,及设置在所述外加强筋3及所述内加强筋4上的连接筋5;所述内加强筋4至少为两个且均匀设置在所述焊接板2上;所述侧围加强件通过挤压成型;所述连接筋5两侧通过圆弧过渡与两侧所述外加强筋3连接;所述侧围加强件整体呈“目”字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209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