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检测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4358.9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31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裴沛;游立江;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平智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2 | 分类号: | B24B23/02;B24B41/00;B24B4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大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电动 打磨 前端 检测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由电机连接轴、弹性套筒、拉紧环构成,电机连接轴为一柱形体,后端的内孔加工有与电机相配合的电机固定螺纹,外部加工有与拉紧环相配合的外螺纹,前端的头部为前小后大的锥形体,拉紧环的后端内孔加工有与电机连接轴相配合的内螺纹,前端为一向内凸起的环圏,弹性套筒位于电机连接轴和拉紧环之间,其前端内孔为与电机连接轴锥形体相配合的内锥孔,其前端外圆面与打磨机主体后端的内孔相匹配,并在圆周上设计有轴向开槽,后端设计有与拉紧环环圏相配合的凸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拆装方便、快速,减轻检测员的劳动强度、省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检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常用于玉石类等手工雕琢行业,如图1所示为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装配后的结构图,出厂前要检测磨头(在检测时用标准芯棒1代替磨头)的同心度,若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在高速旋转时,整机震动大、噪音大,容易引起操作者不适,疲劳度增加,同时也造成磨头跳动而影响雕琢产品的质量。因此对磨头同心度的检测是产品出厂质量的保证,目前的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为简单明了地表示装夹原理,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只用打磨机主体进行表示,其余部件省略),由电机连接套21与打磨机主体3固定连接后,模拟打磨机的工作状态,电机2带动磨头转动,由于所使用打磨机主体的固定螺纹为打磨机主体与后端固定螺纹,长度长、圈数多,一般在十圏左右,在检测装置中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为水平固定,检测员要水平状态旋转,加之前端的重量,检测员操作难度大,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拆装速度快的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检测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检测固定装置,其特征是,由电机连接轴、弹性套筒、拉紧环构成,电机连接轴为一柱形体,后端的内孔加工有与电机相配合的电机固定螺纹,外部加工有与拉紧环相配合的外螺纹,前端的头部为前小后大的锥形体,拉紧环的后端内孔加工有与电机连接轴相配合的内螺纹,前端为一向内凸起的环圏,弹性套筒位于电机连接轴和拉紧环之间,其前端内孔为与电机连接轴锥形体相配合的内锥孔,其前端外圆面与打磨机主体后端的内孔相匹配,并在圆周上设计有轴向开槽,后端设计有与拉紧环环圏相配合的凸沿。
本实用新型是代替现有的电机连接套实现电机带动打磨机主体转动的目的,其工作原理是:将打磨机主体插入弹性套筒前端,利用电机连接轴与拉紧环之间的螺纹,只要旋转半圈到一圈就能使拉紧环向后移动,从而拉动弹性套筒向后移动,由于有开槽,弹性套筒的顶端在电机连接轴锥形体的作用下涨大,使本实用新型与打磨机主体夹紧、固定,实现电机带动打磨机主体转动的目的,检测完成后,松开拉紧环,夹持力减弱,可拨出打磨机主体。
弹性套筒前端的开槽圆周上至少有两道。弹性套筒涨大均匀,对打磨机主体夹紧均匀牢固。
弹性套筒头部外圈设置有台阶,顶端到台阶面的轴向距离不大于打磨机主体后端台阶面的深度。以台阶面作为夹紧的定位面,安装操作方便。
所述的开槽轴向深度超过台阶面。
在弹性套筒与电机连接轴的连接端面之间加装有弹性体。当松开拉紧环时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弹性套筒回位(向前端移动),使弹性套筒与打磨机主体之间的夹持力消除,轻松拨出打磨机主体。
所述的弹性体为橡胶圈。橡胶圈的厚度较薄,弹性适中,旋紧的阻力小。
拉紧环的外圆面加工有防滑花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拆装方便、快速,从原先的要旋转十圈,改为只要转一圈和插入(或拨出)即可,减轻检测员的劳动强度、省时。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持式电动打磨机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检测设备的使用状态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平智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南平智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43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复位的阻尼器及桥梁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净化用脱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