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空间鸣虫罐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4542.3 | 申请日: | 2022-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司马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司马通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B65D6/02;B65D25/04;B65D8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鸣虫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空间鸣虫罐,包括共鸣罐和底罐,所述共鸣罐同轴安装在所述底罐顶部;所述共鸣罐顶部和底部均制有若干通孔;所述底罐的顶部开口处与所述共鸣罐底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底罐底部为封闭结构。所述共鸣罐顶部为弧形结构、底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多空间鸣虫罐还包括至少一个罐体,所述罐体同轴安装在所述共鸣罐和所述底罐之间,所述罐体顶部开口、底部为平面且制有若干通孔,所述共鸣罐、所述罐体和所述底罐依次相连形成笼屉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共鸣罐和底罐形成各自独立的容置空间,其内部均可放置鸣虫,鸣虫的叫声通过共鸣罐底部的通孔向上传播,在共鸣罐顶部的弧形结构内形成独特的共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鸣虫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空间鸣虫罐。
背景技术
鸣虫,顾名思义,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我国的三大传统鸣虫分别是“蛐蛐”、“油葫芦”和“蝈蝈”。昆虫的鸣叫与鸟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不同,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是通过身体某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的摩擦发声。
现有的鸣虫罐内部仅有一个容置空间,仅能放置一只鸣虫,无法形成共鸣,虫鸣声十分单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空间鸣虫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空间鸣虫罐,包括共鸣罐和底罐,所述共鸣罐同轴安装在所述底罐顶部;所述共鸣罐顶部和底部均制有若干通孔;所述底罐的顶部开口处与所述共鸣罐底端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底罐底部为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共鸣罐顶部为弧形结构、底部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罐体,所述罐体同轴安装在所述共鸣罐和所述底罐之间,所述罐体顶部开口、底部为平面且制有若干通孔,所述共鸣罐、所述罐体和所述底罐依次相连形成笼屉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共鸣罐顶部设有开口,其开口处设置有弧形结构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开设若干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内制有中空的共鸣腔。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底部制有环形凸起,所述共鸣罐开口边缘制有与所述环形凸起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至少一个纵向设置的挡板,该挡板将所述罐体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内壁制有用于卡装所述挡板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共鸣罐底部制有内螺纹,所述底罐顶部制有外螺纹,所述共鸣罐和所述底罐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多空间鸣虫罐中,共鸣罐和底罐形成各自独立的容置空间,其内部均可放置鸣虫,鸣虫的叫声通过共鸣罐底部的通孔向上传播,在共鸣罐顶部的弧形结构内形成独特的共鸣效果。
2、本多空间鸣虫罐中,底罐底部为封闭结构,不仅可以放置鸣虫,也可以用来养鱼,一罐多用,拓展了使用功能。同时,底罐中用于养鱼的水,可在水面形成虫鸣声的反射,进一步增强共鸣效果。
3、本多空间鸣虫罐中,多个罐体形成多层独立空间,且罐体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进行快速拆装,罐体的数量可随鸣虫数量任意增减,安拆方法简单便捷,方便实用。多只鸣虫饲养在一起,可形成争鸣效果,使虫鸣声更加丰富。
4、本多空间鸣虫罐中,罐体内部安装有可拆卸的挡板,将一个罐体的内部空间分为两个或者多个,每个罐体内可放置至少两只鸣虫,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增强共鸣效果。
5、本多空间鸣虫罐的顶盖,内部设置有共鸣腔,虫鸣声传入共鸣腔可以进一步增强共鸣效果。
6、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的结构实现虫鸣声的共鸣,极大地增强了饲养鸣虫的乐趣,使用方法简单便捷,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司马通,未经司马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45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金属钢管阀体定位装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