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孔口装配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6672.0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46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琪;冯亮;张兆男;陈晓杨;韩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口 装配 限位 结构 | ||
孔口装配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管、限位管固定件。限位管固定件包括限位管固定件主体,限位管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在一起,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和机身可拆固连在一起。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相关装配构件加工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装配形位公差容易得到保证,进而使得组装合格率提高,相关构件的结构也容易简化,这样也就同时使得设计、加工、人工、管控的成本均降低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结构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装配的同心保证结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201920389725.2、授权公告号 CN 209755261 U、名称为“一种柔性自动同心工业机器人夹持器”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柔性自动同心工业机器人夹持器:“包括气缸、两个夹爪、两个夹持板、两个压缩弹簧,其特征是:所述夹爪呈L形L形夹爪的短边安装在气缸的滑块上;所述的夹持板呈V形,V形两边有延伸的突出沿,V形底端有一直线段;所述夹持板两边突出沿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四个圆柱孔,在夹持板的V形底端直线段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圆柱体,夹持板安装在L形夹爪长边的末端,便于夹持工件。本实用新型夹持器能够根据工件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夹持器的抓取中心,避免了夹持器与工件之间的硬接触,防止工件或者夹持器的损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就是说,该实用新型解决的是机器人在使用中和同心有关的问题。
但现实中还存在这样一些机器人结构,它们会存在一些机械部件需要同心组装穿过外壳上的孔口结构的问题。而目前为保证机械结构穿过塑料外壳时的孔口配合组装,设计中需要提高结构配合尺寸精度,加工制造中则需要选用更高精度的加工方式,同时对装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这导致产品的加工和人工成本高,且装配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目的,是通过增加孔口限位结构来使得相关装配构件加工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在装配形位公差得到保证、组装合格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得设计、加工、人工、管控的成本均降低。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孔口装配限位结构,包括限位管、限位管固定件。限位管固定件包括限位管固定件主体,限位管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在一起,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和机身可拆固连在一起。
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和机身可拆固连在一起,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和机身相对位置在一定限度内可调。在一些场合,常常需要通过一根长构件把设在一根长管件上下两端里的结构相连起来,这就往往需要保证该长构件的上下之间具有较高的行为公差,安装时操作工的工作量也比较大。而通过把本实用新型设置在该长管件的上端或下端区域,就可以减小该长构件加工的整体的形位公差要求,在需要时通过调整本实用新型和机身的连接位置就可以保证位于该长管件上下两端相关零件或部件的相对位置的行为公差要求。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相关装配构件加工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装配形位公差容易得到保证,进而使得组装合格率提高。
作为优选,限位管包括限位管主体、限位管连接耳;限位管通过限位管连接耳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在一起。一般地,限位管连接耳和限位管固定件采用螺栓连接结构相连在一起。进一步地优选,限位管主体、限位管连接耳连接成一体制件,一体制件结构,容易保证限位管主体、限位管连接耳相互间的形位公差,便于加工制造,同时也使得限位管可采用塑料加工制造获得。
作为优选,限位管固定件的主体为平板制件。本优选方案,限位管固定件的主体结构简单,优选为塑料板制件,加工制造容易。
作为优选,限位管固定件还包括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在一起的若干结构组件。组成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在一起的各结构组件均包括一和限位管固定件主体可拆固连的底件及与该底件可拆固连的上件,限位管固定件主体通过所述上件和外壳可拆固连在一起。进一步地优选,所述上件中,包括设有水平走向的长孔或长圆孔的上件及设有上下走向的长孔或长圆孔的上件,各上件均通过所述长孔或长圆孔和机身通过螺栓结构相连在一起。其中所述上件均为平板型制件,所述底件的主体均为L型制件。本优选方案,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国自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6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陶瓷电容器
- 下一篇:机器人塑料外壳连接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