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46677.3 | 申请日: | 2022-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朱鲁曰;叶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百悦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金肯晗 |
地址: | 314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槽 净食机 臭氧 发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装置的臭氧发生管容易产生泄漏的问题。它包括装配底座,装配底座上具有电路板装配腔,且电路板装配腔一侧设有臭氧管定位腔,臭氧管定位腔内通过管体定位结构轴向穿设有臭氧发生管,且臭氧发生管上连接有管体散热组件,电路板装配腔内安装有电路板,且电路板分别与管体散热组件及臭氧发生管电性连接,臭氧发生管周向两端设有臭氧防泄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有效防止了臭氧泄漏或外放的情况,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大多数瓜果蔬菜因在种植时打有农药而在食用之前都会进行清洗,即主要通过食材净化机进行清洗。现有的食材净化机主要包括机壳、清洗筒组件、臭氧发生装置,其中清洗筒组件用于对食材进行旋转清洗,臭氧发生装置主要包括气泵、高压电源和臭氧发生管,气泵将外界空气输送至臭氧发生管内,高压电源将臭氧发生管内的空气经过物理作用形成臭氧并将其输送至清洗筒组件内,但是为了便于散热以及安装和维护方便,高压电源和臭氧发生管与气泵分散设置于机壳的内部,不集中,从而使臭氧发生装置的体积大,进而导致整个食材净化机的体积大,额外占据空间,且携带不方便;与此同时,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差,影响使用效果,而且一体化程度低,影响结构强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臭氧洗浴设备[CN202022538960.7],它包括外壳组件和净化器装置, 所述臭氧水生成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内,臭氧水生成装置包括支架、臭氧发生器组件、气泵和导气管,所述臭氧发生器组件和所述气泵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架的两侧,所述净化器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底部,气泵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组件连通,所述导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臭氧发生器组件和所述净化器装置连通,所述外壳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净化器装置连接。
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装置占用空间大,不便携带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臭氧发生装置的散热效果差,影响使用效果,而且一体化程度低,降低了结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一体化程度高且散热效果好的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包括装配底座,装配底座上具有电路板装配腔,且电路板装配腔一侧设有臭氧管定位腔,臭氧管定位腔内通过管体定位结构轴向穿设有臭氧发生管,且臭氧发生管上连接有管体散热组件,电路板装配腔内安装有电路板,且电路板分别与管体散热组件及臭氧发生管电性连接,臭氧发生管周向两端设有臭氧防泄漏结构。通过在臭氧发生管两端设有臭氧防泄漏结构,防止外电极与空气放电产生臭氧,从而减少臭氧泄漏,避免臭氧管定位腔周向产生臭氧,而且管体散热组件的设置能够对臭氧发生管进行及时降温,提高了散热效果,同时,采用整体灌胶装配,一体化程度高,有效提高了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电路板通过灌胶方式封装于电路板装配腔内并且电路板装配腔端面形成灌胶密封板,电路板通过固定穿设于灌胶密封板的电源线与外部供电线路电性连接。灌胶方式对电路板进行封装,能够提高防水、防潮效果,避免电路板产生损坏。
在上述的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管体散热组件外接第一高压线,第一高压线与电路板连接,且电路板通过第二高压线与臭氧发生管外壁连接。通过第一高压线能够及时了解管体散热组件承接的温度,而且第二高压线能够防止臭氧发生管的温度过高,从而实现对管体散热组件的散热控制。
在上述的用于水槽及净食机的臭氧发生装置中,臭氧发生管一端具有空气进入口,另一端具有臭氧排出口,且空气进入口及臭氧排出口设置于臭氧管定位腔外侧,空气进入口及臭氧排出口之间且位于臭氧管定位腔内具有臭氧管,且臭氧管两端具有环形定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百悦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百悦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466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卡车后视镜折叠器过线结构
- 下一篇: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