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头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52247.2 | 申请日: | 202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7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5 | 代理人: | 王秀芝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柔性扎带,柔性扎带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主机的两侧处,在柔性扎带上设有与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电加热件,在主机靠近所述柔性扎带的一侧上设有与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件。开机后,由温度检测器件对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主板,当温度低于设定数值时,将设有电加热件的柔性扎带部分贴靠主机设置,主板控制电加热件通电后产生热量,可以对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进行加热,升至设定温度时,由主板控制停止加热或者处于保温状态,解决了低温环境下佩戴头戴设备时低温外壳会刺激用户头部皮肤的问题,能够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AR产品、VR产品等头戴设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佩戴头戴设备时,用户的头部皮肤会与头戴设备的主机的外壳接触。当环境温度比较低时,外壳也处于低温状态,用户的头部皮肤与低温外壳接触时会受到刺激,导致佩戴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设备,旨在解决低温环境下佩戴头戴设备时低温外壳会刺激用户的头部皮肤的问题,能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所述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柔性扎带,所述柔性扎带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主机的两侧处,在所述柔性扎带上设有与所述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电加热件,在所述主机靠近所述柔性扎带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加热件嵌设在所述柔性扎带的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电加热件的外周设有保温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柔性扎带靠近所述主机的一侧上设有容置凹槽,所述电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内,在所述电加热件的外周设有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结构的外侧面与所述柔性扎带靠近所述主机的一侧平齐。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保温结构为棉质材料层。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加热件为沿所述柔性扎带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石墨烯加热片。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柔性扎带的两端部与所述主机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柔性扎带与所述主机的连接处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主机上的主机导通部、固定在所述柔性扎带的端部处与所述电加热件电连接的扎带导通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扎带导通部为弹簧式探针。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主机包括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所围成容纳腔内的两组镜筒组件,在所述外壳靠近所述柔性扎带的一侧上设有沿两组所述镜筒组件的排列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温度检测器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温度检测器件设置有三个,在两组所述镜筒组件之间、每组所述镜筒组件与所述外壳的侧部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所述温度检测器件。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包括主机和柔性扎带,柔性扎带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主机的两侧处,在柔性扎带上设有与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电加热件,在主机靠近所述柔性扎带的一侧上设有与主机的主板电连接的温度检测器件。开机后,由温度检测器件对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的温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传输至主机的主板,例如在低温环境下,头戴设备的主机的温度也比较低,当温度低于设定数值时,将设有电加热件的柔性扎带部分贴靠在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上;主板控制电加热件通电后产生热量,可以对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进行加热,当主机与用户脸部贴合的一侧升至设定温度时,由主机的主板控制停止加热或者处于保温状态,解决了低温环境下佩戴头戴设备时低温外壳会刺激用户头部皮肤的问题,能够提高用户佩戴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522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糊纸机的上胶机构
- 下一篇:标准BDU模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