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直径倾斜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排气内环板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69035.5 | 申请日: | 202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00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袁梦影;朱光强;邬博亮;陈蓉;赵培元;马金龙;张祥和;蒋茂林;王干;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海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57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径 倾斜 圆钢 密实 混凝土 浇筑 排气 内环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大直径倾斜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排气内环板构造,包括钢柱本体,钢柱本体由若干钢管节段拼接组成,若干钢管节段内设置有用于增大钢柱本体结构强度的内环隔板,内环隔板上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若干透气孔,透气孔可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在内环隔板部位聚集,在钢管节段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和透气孔配合,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气泡可由排气孔排出。在内环隔板上设置若干透气孔,避免了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气泡在内隔板部位聚集,造成内隔板下方产生空隙,形成多个不连续的短钢管混凝土,影响本新型钢柱本体的整体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大直径倾斜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排气内环板构造。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高层建筑结构随着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科学发展,高层建筑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方法,充分发挥了钢管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及优点,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就是在钢管中填充微膨胀混凝土,它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节约钢材和施工周期短。钢管混凝土顶升浇筑时,由汽车泵将混凝土连续不断地自下而上呈泉涌状上升顶入钢管内,利用汽车泵的压力将混凝土自下而上挤压顶升灌入钢管内,顶升浇筑整根钢管混凝土柱。无需振捣,密实度好,钢管混凝土顶升施工不受混凝土养护时间的影响,施工质量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质量。
目前,在高层建筑、高架桥梁等工程项目中均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柱,并且为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通常都在钢管内布设多层内隔板,内隔板主要设置于梁柱接头处、安装分段处或根据规范要求需设置的工艺隔板的位置等。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管内各内隔板下方2m~3m的区域来说,因内隔板下方的混凝土气泡不能完全排出,从而形成内隔板、钢管与混凝土表面的空腔,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截面减小,产生多个不连续的短钢管混凝土,不利于钢柱的整体受力和力的传导。另外,现如今高层建筑中,建筑外立面的造型越来越多变,高层建筑中存在越来越多的斜柱,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过程中,其内部形成的气泡会往钢柱一侧集中,导致上述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高层建筑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浇筑施工存在的,钢管内各内隔板下方2m~3m的区域,因内隔板下方的混凝土气泡不能完全排出,从而形成内隔板、钢管与混凝土表面的空腔,使得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混凝土截面减小,产生多个不连续的短钢管混凝土,不利于钢柱的整体受力和力的传导的问题,提供了大直径倾斜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排气内环板构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大直径倾斜圆钢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排气内环板构造,包括钢柱本体,所述钢柱本体由若干钢管节段拼接组成,所述若干钢管节段内设置有用于增大所述钢柱本体结构强度的内环隔板,在所述内环隔板上设置有混凝土浇筑孔和若干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可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气泡在所述内环隔板部位聚集,在所述钢管节段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和所述透气孔配合,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气泡可由所述排气孔排出。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浇筑孔的中心重合于所述内环隔板的轴心设置,且所述混凝土浇筑孔浇筑孔的直径设置为内环隔板直径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内环隔板沿其中线划分为第一隔板区和第二隔板区,所述第一隔板区设置在背离钢柱本体倾斜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区设置在沿钢柱本体倾斜的一侧,所述第一隔板区上设置的所述透气孔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隔板区上设置的所述透气孔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区上的透气孔的靠近所述内环隔板的外边缘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区上的透气孔靠近所述浇筑孔的边缘设置。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的最大直径。
优选地,在所述内环隔板上还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相邻透气孔分隔开,形成独立的透气区域。
优选地,所述分隔板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69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