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80839.5 | 申请日: | 2022-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3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勇;郭全举;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 | 分类号: | F25D3/10;F25D23/12;F25D31/00;A01N1/02;A01N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11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物制药 材料 冷冻 解冻 冻融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换热槽,储液容器位于所述换热槽内,所述储液容器的一侧面开设排料口;所述储液容器的下底面以及未开设所述排料口的三个侧面与所述换热槽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密封盖盖在所述储液容器上;所述换热槽的换热管路进口和出口贯穿所述壳体与外界相连;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手柄,所述密封盖上所述手柄左侧设置呼吸口和视镜,所述手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手柄正后方设置套管。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解决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物料温度不均一的问题,使生物制药材料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满足生产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物制药公司和科研机构大都采用传统的低温冰箱、低温冷库等对生物制药材料进行冷冻;仍采用室温、水浴锅等对生物制药材料进行解冻。将装有生物制药材料的容器放入低温冰箱、低温冷库下进行冷冻,通过在冰箱或冷库内部加快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来获取低温空气,通过低温空气强制对流吹风方式达到使工作区域快速冷冻的目的;解冻及直接从低温冰箱或冷库内取出,放在室温或水浴锅内慢慢解冻。
目前使用的低温冰箱、低温冷库或室温、水浴锅等存在以下缺点:
1.制冷速度较慢,一些生物制品在冷冻时,在相变阶段消耗较长时间,容易造成冷冻浓缩,降低产品质量。
2.所用容器主要为一次性冻融袋或不锈钢容器;前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且包材易破损;后者在清洗灭菌过程中存在困难。
3.无法准确确定生物制药材料相变温度与周边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无温度曲线的过程记录,无法保证产品的质量。
4.由于同一批材料的不同分包装材料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冷冻和解冻状态,导致整个冷冻和解冻过程整体上不是均匀进行,对生物制药材料的处理过程不能保证整体同步处理,进而导致同一批生物制药材料存在品质不均一的情况,影响质量评价,致使整体有效活性的保质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解决冷冻和解冻过程中,物料温度不均一的问题,使生物制药材料在冷冻和解冻过程中满足生产规范要求。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生物制药材料冷冻和解冻的冻融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换热槽,储液容器位于所述换热槽内,所述储液容器的一侧面开设排料口;所述储液容器的下底面以及未开设所述排料口的三个侧面与所述换热槽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密封盖盖在所述储液容器上;所述换热槽的换热管路进口和出口贯穿所述壳体与外界相连;
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手柄,所述密封盖上所述手柄左侧设置呼吸口和视镜,所述手柄右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手柄正后方设置套管。
优选的,所述储液容器与所述壳体可分离。
优选的,冻融柜处于冷冻工况时,所述换热槽内换热介质液氮或导热油;冻融柜处于解冻工况时,所述换热槽内换热介质为导热油。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保温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不同工况,其换热槽内部装有不同的换热介质,在制冷工况下借助液氮或导热油换热,实现快速制冷,与现有的冷冻方式相比,减少换热次数,制冷效率更高。
2.在解冻过程中,换热槽内部换热介质为导热油,以实现精准控温。冻融柜可借助外力作用左右摇摆,以实现热量均匀传递,解冻效率更高。
3.可拆分式矩形储液容器,满足离线清洗、灭菌要求,与常规的储液瓶相比清洗难度较低,且一台冻融柜可以配多个储液容器,以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富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80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