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0281398.0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4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仁;魏刚;李烨峰;蒋金洲;徐玉坡;杨德智;王敏;樊伟;张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山西大秦铁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02 | 分类号: | E01B29/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冷锦超 |
地址: | 1008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钢轨 道岔 打孔 联结 装置 | ||
1.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相连接的两段钢轨(1)下方的若干个夹具以及两侧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分别设置于两段钢轨(1)的连接处两侧,若干个连接夹具分别沿着夹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于两块夹板的外侧,并且将夹板紧紧压接在钢轨(1)的两侧轨腰处,从而实现两段钢轨(1)之间的联结;
所述夹板包括一侧的顶接夹板(6)与另一侧的锁紧夹板(5),所述夹板为沿着钢轨(1)延伸的长条形板状结构,设置于两段钢轨(1)连接处的两侧轨腰处,顶接夹板(6)远离钢轨(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长条形凹槽(61),锁紧夹板(5)远离钢轨(1)的一侧端面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锥形凹槽(51);
所述夹具包括U型联接块(2)、防松螺母(3)以及高强度螺栓(4),U型联接块(2)包括底部的连接件(21)以及连接件(21)两端的顶接件(22)、锁紧件(23),顶接件(22)设置于顶接夹板(6)的外侧,顶接件(22)内侧面上端设置有凸台,凸台顶接于长条形凹槽(61)内,锁紧件(23)设置于锁紧夹板(5)的外侧,锁紧件(23)上端设置有开槽(25),开槽(25)两侧的锁紧件(23)上设置有螺纹穿孔(26),防松螺母(3)设置于所述开槽(25)内,高强度螺栓(4)依次穿过螺纹穿孔(26)与防松螺母(3),并且其端部顶接在锥形凹槽(5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侧的夹板与钢轨(1)相接触的一端为楔形结构,楔形结构包括上下两个斜面,上下两个斜面分别与钢轨(1)的轨头下颚、轨底上颚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夹板远离钢轨(1)的一侧端面包括一个竖直的顶接面,顶接面沿着夹板的延伸方向所延伸,长条形凹槽(61)沿着顶接面的延伸方向设置于顶接夹板(6)的顶接面上,多个锥形凹槽(51)沿着顶接面的延伸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于锁紧夹板(5)的顶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形凹槽(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长条形凹槽(61)相互靠近的一端位于两段钢轨(1)的连接处,两个长条形凹槽(61)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夹板的前后两端相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水平设置于钢轨(1)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顶接件(22)上端向着内侧所倾斜,顶接件(22)的上端内侧的凸台为圆弧凸台(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25)与锁紧件(23)的前后端面相连通,所述螺纹穿孔(26)设置于开槽(25)靠近锁紧夹板(5)以及远离锁紧夹板(5)的两侧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更换钢轨道岔不打孔联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螺母(3)采用偏心防松结构,其外沿包括便于扳手卡紧的拧紧部(31)和一处锁紧部(32),锁紧部(32)为渐变的圆弧形结构,且沿着拧紧方向圆弧的直径逐渐增大,锁紧部(32)的圆弧直径最小端与拧紧部(31)之间为圆弧过渡,锁紧部(32)的圆弧直径最大端与拧紧部(31)的连接处为台阶状设置,且拧紧部(31)低于锁紧部(32)的圆弧直径最大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山西大秦铁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山西大秦铁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28139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入射型电磁超材料
- 下一篇:一种浅基础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