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39348.3 | 申请日: | 2022-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6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年华远;徐兵;王勇;倪国明;羌卫东;梅煜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江南船舶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2 | 分类号: | F16L55/02;F16L55/04;F16L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杨云;齐记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壁管内 滑动 支撑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其包括多个环绕于内管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相邻弹性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件;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抵接于内管外壁的抱箍件、位于抱箍件远离内管一侧的弹性件、以及位于弹性件远离抱箍件一端的支撑件,支撑件远离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外管的内壁;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本申请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内管和外管之间减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上运输管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海上运输的船舶中,其燃料供应系统,一般采用双壁管供气系统,双壁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用于输送恒定温度和压力的特需燃料气体,外管通空气,并在外管壁上设置监测点,用于对可能存在的燃料气体进行检测,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外管和内管一般采用焊接的工艺进行结合,工艺比较复杂,且需要的设备较多,而且通过焊接固定的连接方式,使得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减震效果不佳,因此不利于内管和外管的结构保护,容易存在气体泄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较好且结构简单的用于内管和外管之间的支撑结构,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壁管内滑动支撑结构,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包括多个环绕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相邻所述弹性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抵接于所述内管外壁的抱箍件、位于所述抱箍件远离所述内管一侧的弹性件、以及位于弹性件远离所述抱箍件一端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外管的内壁;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的过程中,内管相对外管发生震动,通过多个环绕于内管外壁的弹性支撑组件,来缓冲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起到减震的效果;设置有抱箍件相对于只设有弹性件减震的情况,增加了滑动支撑结构与内管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弹性支撑组件与内管连接的更加稳定;而且抱箍件通过固定连接件紧箍在内管的外壁,结合弹性件和支撑件起到了间隔内管和外管之间设定距离的作用,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在内管和外管受到震动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且可以使得内管和外管在震动后依然处于设定的间隔距离;此外,设置有抵接外管内壁的支撑件,相对于只设有弹性件减震的情况,增加了滑动支撑结构与外管内壁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滑动支撑结构在内管与外管之间抵接的稳定性;设置有多个绕设在内管外的弹性支撑组件可以使得内管在各个径向方向上震动的都能够得到缓冲。
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内设导向槽的导向件,所述支撑件滑移连接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弹性件伸缩连接在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减震的过程中,支撑件沿着导向件滑移,从而有利于使得支撑件不容易发生偏转,有利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伸入所述导向件内部的一端侧壁设置有凸出的限位部,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抱箍件的一端朝向所述支撑件凸起,并形成限制所述限位部滑出所述导向槽的阻挡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和外管发生相对震动的过程中,有的弹性件处于进一步压缩的状态,而有的弹性件则处于相对伸长的状态,限位部结合阻挡部能够防止支撑件脱离导向件,从而有利于保证该结构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抱箍件靠近所述内管的一侧为第一弧形抵接面;所述第一弧形抵接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内管外壁的弧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大于内管外壁的弧度时,在组装的过程中,利用固定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抱箍件时,抱箍件会产生轻微的变形,从而逐渐贴合内管的外壁,以增加与内管外壁的接触面积;且抱箍件内侧面弯曲的弧度较大时,还可以适配不同尺寸的内管,有利于提高该结构的适配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江南船舶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江南船舶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39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具周期荷载和疲劳试验的试件持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