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顶盖组件与单体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220344903.1 | 申请日: | 202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58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47 | 分类号: | H01M50/147;H01M50/172;H01M50/166;H01M50/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钟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盖 组件 单体 电池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顶盖组件与单体电池,顶盖组件包括顶盖片、极柱与连接片,顶盖片包括基板与限位部,基板具有贯通的安装孔,基板朝向电芯的一侧连接有限位部,限位部环绕于安装孔,并与基板限定出形成限位空间;极柱包括主体部与凸缘,凸缘环绕于主体部,凸缘位于限位空间内,沿极柱的轴向,凸缘的两端分别与基板以及限位部抵接,以限制极柱的移动;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极柱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芯的极耳连接,沿轴向,第一连接部至基板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部至基板的距离。本实施例能够简化顶盖组件的结构与组装工艺,同时能够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与单体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储能器件,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是续航里程的直接影响因素,然而常见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方式,例如提高正负极活性材料的比容量等,已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陷入瓶颈,制约了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顶盖组件,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还公开了应用上述顶盖组件的单体电池。
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包括:
顶盖片,包括基板与限位部,所述基板具有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基板朝向电芯的一侧连接有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环绕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基板限定出形成限位空间;
极柱,包括主体部与凸缘,所述凸缘环绕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凸缘位于所述限位空间内,沿所述极柱轴向,所述凸缘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板以及所述限位部抵接,以限制所述极柱的移动;
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电芯的极耳连接,沿所述轴向,所述第一连接部至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至所述基板的距离。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顶盖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能够通过限位部实现极柱的固定,从而达到简化结构与组装工艺的目的,同时,通过在连接片上设置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以提高电芯的高度,达到提高电芯能量密度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还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绕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部环绕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凸缘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所述凸缘沿所述轴向伸出,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面,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一定位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面贴合,以限制所述极柱的转动。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还包括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且相对所述凸缘沿所述轴向伸出,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位于所述极柱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用于分隔所述极柱与所述顶盖片。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极柱的外周面的绝缘层,或者,所述绝缘件包括包覆在所述极柱的外周面的热塑膜。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凸缘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用于所述极柱与所述顶盖片之间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344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箱布袋除尘器
- 下一篇:基于粉末状香精均匀筛分的立式筛选设备